224次播放 时长01:12
465次播放 时长01:59
681次播放 时长01:57
134次播放 时长02:03
65141次播放 时长01:14
89767次播放 时长02:58
73823次播放 时长03:21
70215次播放 时长03:08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皮肤科
54026阅读
Q: 头上脂溢性皮炎传染吗
A:
脂溢性皮炎不具有传染性,该疾病主要与皮脂分泌异常、马拉色菌定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遗传因素有关。 青春期或激素变化导致皮脂腺活跃,可使用含酮康唑的洗剂调节,伴随头皮油腻和黄色鳞屑。 真菌过度繁殖引发炎症反应,需外用联苯苄唑溶液抑制,症状表现为红斑伴瘙痒。 频繁烫染发破坏角质层,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乳,常见脱屑和敏感症状。 家族史人群更易发病,需长期维持治疗,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油腻性痂皮。 日常避免抓挠刺激,选择温和洗发产品,症状加重时需皮肤科就诊评估。1、皮脂分泌异常
2、马拉色菌定植
3、皮肤屏障受损
4、遗传易感性
Q: 什么是干性脂溢性皮炎
A:
干性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头皮、面部等部位出现干燥脱屑伴轻度红斑,可能与皮脂分泌异常、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反应失调等因素有关。 皮脂腺功能紊乱导致皮脂分泌减少,皮肤表面缺乏油脂保护引发干燥脱屑。建议使用含尿素或乳酸的保湿剂改善症状。 皮肤表面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可刺激角质形成异常,表现为灰白色糠秕状鳞屑。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环吡酮胺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角质层结构缺陷导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常见于特应性体质人群。需避免过度清洁,选择含神经酰胺的修复类护肤品。 Th2型免疫反应亢进可能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严重时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等弱效糖皮质激素。 日常应避免频繁烫洗,减少精神压力,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1、皮脂分泌异常
2、马拉色菌增殖
3、皮肤屏障受损
4、免疫调节异常
A:
脂溢性皮炎可通过局部抗真菌治疗、抗炎治疗、皮肤屏障修复和光疗等方式治疗。脂溢性皮炎通常由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和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使用酮康唑洗剂、环吡酮胺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抑制马拉色菌,伴有红斑脱屑时可联用二硫化硒洗剂。 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或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 选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损,配合含锌制剂如吡硫翁锌气雾剂调节角质代谢。 顽固性病例可采用窄谱UVB照射,光疗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和抑制皮脂腺活性改善症状。 避免过度清洁和辛辣刺激饮食,选择无皂基洁面产品,症状持续需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1、局部抗真菌
2、抗炎治疗
3、屏障修复
4、光疗
A:
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皮红斑、油腻性鳞屑、瘙痒和脱发,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轻度脱屑、进展期炎症加重和慢性期反复发作三个阶段。 头皮出现淡红色斑片,伴有细碎糠秕状白色鳞屑,梳头或搔抓时可见雪花样落屑,此时瘙痒感较轻。 红斑颜色加深呈鲜红色,鳞屑增厚变为油腻性黄色痂皮,头皮油脂分泌旺盛,瘙痒明显加剧可能影响睡眠。 长期反复发作区域可能出现暂时性脱发,头皮厚积油腻性痂壳,易合并毛囊炎等继发感染,部分患者可扩展至耳后、面部等部位。 日常应避免过度清洁或搔抓头皮,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症状
3、终末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