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白果中毒的注意事项
A:
白果中毒需警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抽搐昏迷等症状,处理关键包括立即催吐、就医洗胃、药物解毒及后续观察。 误食白果2小时内可刺激舌根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儿童需家长协助操作避免窒息。 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时须立即送医,急诊科会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理,重症需进ICU监护。 医生可能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拮抗氢氰酸,必要时应用纳洛酮等解毒剂。 中毒后72小时内监测肝肾功能,恢复期饮食选择米汤、南瓜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肝肾负担。 白果应去芯煮熟后少量食用,家长需将白果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出现口唇麻木等前驱症状时即刻就医。1、立即催吐
2、紧急就医
3、药物干预
4、观察护理
Q: 白果中毒症状有哪些
A:
白果中毒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抽搐昏迷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轻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部绞痛,可能因白果中的氢氰酸刺激胃肠黏膜引起,需立即停止食用并饮用大量温水稀释毒素。 中毒加重时出现水样腹泻伴随脱水症状,与白果苷抑制细胞呼吸作用相关,需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 出现持续性头痛、眩晕及四肢麻木,提示氢氰酸已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需使用亚硝酸钠联合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治疗。 严重中毒会导致强直性抽搐、意识障碍及呼吸抑制,此时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血液净化治疗,同时监测心肾功能。 食用白果前须充分煮熟去除毒性,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0粒,儿童孕妇应避免食用,出现中毒症状须立即就医。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症状
3、神经系统损害
4、终末期危象
Q: 吃白果中毒了怎么办
A:
吃白果中毒可通过催吐、洗胃、补液、药物治疗、血液净化等方式治疗。白果中毒通常由过量食用生白果或未经充分处理的熟白果引起,其毒性成分主要为银杏酸和银杏酚。 误食白果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者,可立即用手指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减少毒物吸收。呕吐后饮用300-500毫升温水重复催吐,直至呕吐物澄清。婴幼儿及昏迷患者禁止催吐,避免误吸导致窒息。 中毒4-6小时内需急诊洗胃,使用生理盐水或活性炭混悬液彻底清除胃内残留毒素。洗胃后留置胃管可注入50%硫酸镁导泻,加速肠道排毒。严重呕吐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慎用洗胃。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现抽搐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心率失常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补液速度需根据尿量调整,预防肺水肿。 针对神经系统症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肝损伤者静脉注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同时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重度中毒伴多器官衰竭时需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银杏毒素。血液净化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并发急性肾损伤者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白果中毒后24小时内需禁食,恢复期饮食应从米汤、藕粉等流质开始,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质。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日常储存白果应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食用前须去壳煮沸20分钟以上,成人每日食用量不超过10粒,儿童孕妇应禁食。若出现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须立即携带剩余白果样本就医。1、催吐
2、洗胃
3、补液
4、药物治疗
5、血液净化
Q: 吃白果中毒有什么反应
A:
吃白果中毒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程度从轻度胃肠不适到神经系统损害不等。 白果中的氢氰酸苷刺激胃肠黏膜,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部绞痛,可饮用大量温水稀释毒素,必要时需洗胃处理。 毒素影响中枢神经会出现头晕头痛,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缓解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中毒加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需立即吸氧并监测生命体征,使用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稳定。 大量食用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和尿量减少,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同时静脉输注护肝药物。 误食白果后应立即催吐并就医,日常存放需去壳煮熟,儿童接触需家长全程监督避免误服。1、胃肠反应
2、神经系统症状
3、呼吸循环异常
4、肝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