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外耳炎用药后疼痛加剧可能与药物刺激、感染加重、过敏反应、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1、药物刺激:
部分滴耳液含酒精或酸性成分可能刺激炎症黏膜,表现为用药后短暂灼痛。可更换为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温和剂型,严重时改用硼酸酒精纱条局部填塞。
2、感染加重:
真菌性外耳道炎误用抗生素会加重感染,伴随瘙痒渗液。需停用原药物,改用克霉唑滴耳液,联合口服伊曲康唑,同时清理耳道分泌物。
3、过敏反应:
新霉素等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出现耳廓红肿脱屑。应立即停药并使用地塞米松软膏外涂,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
4、操作不当:
过度掏耳或滴药过冷可损伤耳道,加剧原有炎症。规范操作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72小时无缓解或出现听力下降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