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皮肤小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溃疡等症状,可能与药物过敏、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 病因机制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主要由Ⅲ型超敏反应介导,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皮肤小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
2. 典型症状
特征性表现为下肢对称性紫癜性丘疹或斑块,可进展为血疱、坏死性溃疡,常伴疼痛或瘙痒,部分患者合并关节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3. 诊断方法
需结合皮肤活检病理检查(显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壁IgG/IgM沉积)及血常规、补体水平等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4. 治疗原则
轻症采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局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中重度需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顽固病例可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患者应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急性期减少下肢负重,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新发皮损或溃疡加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