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月经量增多及严重时内脏出血,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轻微出血倾向、进展期自发性出血和终末期严重并发症三个阶段。
1、皮肤瘀斑
早期表现为四肢散在针尖样瘀点,受压部位易出现紫癜,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和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有关,需避免磕碰并监测血小板水平。
2、黏膜出血
进展期常见鼻出血、牙龈渗血,口腔血疱提示血小板<30×10⁹/L,可能与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相关,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
3、月经增多
女性患者月经期延长、经量剧增,严重时导致贫血,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建议妇科联合血液科会诊。
4、内脏出血
终末期可出现血尿、黑便或颅内出血,血小板<10×10⁹/L时需紧急输注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常用治疗药物。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检测血常规,出现头痛呕吐或腹痛需立即就医,饮食宜选择软质食物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