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病毒性疱疹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预防传播等方式干预。
1、单纯疱疹病毒1型
主要通过口腔分泌物传播,感染后可能引起口唇疱疹,表现为群集水疱伴灼痛。日常需避免共用餐具,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喷昔洛韦乳膏、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
2、单纯疱疹病毒2型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常导致生殖器疱疹,伴随瘙痒和溃疡。需保持会阴清洁,发作期可使用伐昔洛韦片、更昔洛韦注射液、膦甲酸钠凝胶进行抗病毒治疗。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初次感染引发水痘,病毒潜伏后复发可致带状疱疹,特征为沿神经分布的疼痛性皮疹。急性期需隔离处理,可选用溴夫定片、阿糖腺苷注射液、干扰素α2b喷雾剂控制病毒复制。
4、EB病毒
多通过唾液传播,可能诱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皮肤疱疹。需加强休息,严重时可采用更昔洛韦胶囊、西多福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药物治疗。
病毒性疱疹患者应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抓挠,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出现高热或大面积皮损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