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病主要由动脉硬化、低血压、血栓形成、血管炎等因素导致肠系膜血流不足引起。
1、调整饮食
急性期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渣、易消化饮食,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减少缺血发作风险。
2、药物治疗
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改善局部血供,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头孢曲松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3、血管介入治疗
针对血管狭窄或栓塞患者,可采用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恢复血流,适用于局限性血管病变且无肠坏死的情况。
4、手术治疗
出现肠穿孔、坏疽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状态。
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脱水及剧烈体位变动,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