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舞蹈症(舞蹈症)

舞蹈症

舞蹈症概述

舞蹈症别名亨廷顿氏舞蹈症,亨廷顿氏舞蹈症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型疾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或者第四对染色体内DNA基质之CAG三核甘酸重复序列过度扩张,造成脑部神经细胞持续退化,机体细胞错误地制造一种名为“亨廷顿蛋白质”的有害物质。这些异常蛋白质积聚成块,损坏部分脑细胞,特别是那些与肌肉控制有关的细胞,导致患者神经系统逐渐退化...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神经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内科、遗传咨询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抽搐、运动障碍、行为及情绪异常 、智力减低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头部MRI、头部CT、脑电图(EEG)、基因诊断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多发生于中年人,偶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相关问答

更多

郭玫

Q: 舞蹈症是什么病

A:

舞蹈症是一种以不自主舞蹈样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亨廷顿舞蹈症、小舞蹈症、药物性舞蹈症、妊娠舞蹈症等类型,症状从轻微不协调动作到严重肢体扭动不等。

1、亨廷顿舞蹈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HTT基因突变有关,表现为进行性运动障碍伴认知衰退,可使用丁苯那嗪、氘代丁苯那嗪、氟哌啶醇等药物缓解症状。

2、小舞蹈症

多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常见于儿童,除舞蹈样动作外可伴肌张力减低,需青霉素抗感染治疗,严重时可用丙戊酸钠控制症状。

3、药物性舞蹈症

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抗精神病药)可能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需逐步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换用氯氮平等低致运动障碍药物。

4、妊娠舞蹈症

妊娠期出现的罕见运动障碍,可能与激素变化或既往风湿热病史有关,轻症产后自愈,重症需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干预。

舞蹈症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咖啡因刺激,进行适度平衡训练,定期神经科随访评估病情进展。

郭玫

Q: 舞蹈症的症状

A:

舞蹈症的症状主要包括不自主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共济失调和情绪障碍,按严重程度从早期表现到终末期依次发展。

1、不自主运动

早期表现为面部或肢体突发、无规律的快速抽动,如挤眉弄眼或手指弹钢琴样动作,可能与基底节多巴胺能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2、肌张力减退

进展期出现张力低下导致步态不稳,患者常呈舞蹈样跳跃行走,与纹状体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受损相关。

3、协调障碍

动作分解和意向性震颤显著,表现为持物坠落、书写困难,源于小脑-丘脑-皮质传导通路异常。

4、精神症状

终末期可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进行性衰退。

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日常需防止跌倒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高铜饮食。

郭玫

Q: 舞蹈症的病因有哪些

A:

舞蹈症可能由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代谢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基因检测、药物调整、代谢干预、神经调控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亨廷顿舞蹈症等遗传性疾病是舞蹈症的常见病因,基因突变导致基底节神经元损伤,表现为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和神经保护药物,如丁苯那嗪、氘代丁苯那嗪、利鲁唑等。

2、药物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避孕药等可能诱发药源性舞蹈症,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改变有关。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可选用氯硝西泮、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控制症状。

3、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钙血症等代谢紊乱可导致舞蹈样动作,伴随心悸、抽搐等症状。需纠正原发病,可配合普萘洛尔、苯妥英钠、地西泮等对症治疗。

4、神经系统疾病

小舞蹈病、威尔逊病等神经系统病变与舞蹈症相关,常伴肌张力障碍和认知损害。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选用青霉胺、曲恩汀、三乙基四胺等药物。

舞蹈症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郭玫

Q: 亨廷顿舞蹈症有什么症状

A:

亨廷顿舞蹈症的症状主要包括不自主舞蹈样动作、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运动障碍、中期精神症状加重、晚期全面功能衰退三个阶段。

1、早期运动障碍

首发症状多为面部和四肢不自主抽动,表现为眨眼、撅嘴、手指屈伸等舞蹈样动作,可能伴随精细动作困难。

2、中期精神异常

出现明显情绪波动和人格改变,常见抑郁、易怒或攻击行为,部分患者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认知功能减退

执行功能和记忆力逐步下降,表现为决策困难、注意力分散,后期可能出现失语等皮质功能损害。

4、晚期全面衰退

全身肌张力障碍导致吞咽困难、行走不能,多数患者因肺炎等并发症死亡,病程通常持续15-20年。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神经科随访,保持均衡饮食并配合物理治疗以延缓功能退化,家属需注意预防跌倒和呛咳等意外。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