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87次播放 时长02:50
68238次播放 时长03:01
53478次播放 时长07:51
Q: 新生儿呕吐是怎么回事
A:
新生儿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感染性疾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干预。 喂奶过量或姿势错误可能导致呕吐,表现为溢奶或喷射状吐奶。建议采用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无须特殊用药。 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导致,常伴随哭闹不安。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西甲硅油乳剂、铝碳酸镁颗粒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败血症等因素有关,通常伴有发热、腹泻。需进行血常规检查,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抗感染治疗。 幽门肥厚或肠旋转不良等先天异常,呕吐物含胆汁或粪渣。需通过超声确诊,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或肠管复位术等手术治疗。 家长需记录呕吐频率与性状,保持新生儿侧卧位防误吸,出现血性呕吐物或腹胀需立即就医。1、喂养不当
2、胃食管反流
3、感染性疾病
4、消化道畸形
Q: 新生儿呕吐如何处理
A:
新生儿呕吐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护理、体位管理和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新生儿呕吐通常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感染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 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度进食,母乳喂养时注意正确含接姿势,配方奶喂养需检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适。喂养后保持婴儿直立姿势15-20分钟。 每次喂养后竖抱婴儿,用空心掌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可采用坐位拍嗝或肩部拍嗝法,持续3-5分钟直至听到嗝声。 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选择右侧卧位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避免包裹过紧压迫腹部,衣物应宽松舒适。 频繁喷射性呕吐伴随腹胀、血便需排除幽门狭窄或肠梗阻。呕吐物带胆汁或持续6小时以上无尿提示需急诊处理。 家长需记录呕吐频率和性状,避免自行用药。母乳妈妈应保持饮食清淡,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1、调整喂养
2、拍嗝护理
3、体位管理
4、就医评估
Q: 新生儿呕吐怎么办
A:
新生儿呕吐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处理、体位管理和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通常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感染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 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度喂食,母乳喂养时注意正确含接姿势。配方奶喂养需按比例调配,奶嘴孔大小适宜。 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手掌呈空心状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 喂奶后保持头高脚低斜卧位30度,睡眠时采用侧卧位,避免仰卧引发反流。 若呕吐伴随发热、腹胀或血便,可能与幽门狭窄、肠梗阻等疾病有关,需通过超声或造影检查确诊。 家长需记录呕吐频率与性状,避免穿着过紧,哺乳期母亲应清淡饮食,出现胆汁样呕吐或体重下降须立即就诊。1、调整喂养
2、拍嗝处理
3、体位管理
4、就医评估
Q: 新生儿呕吐有什么表现
A:
新生儿呕吐主要表现为吐奶频繁、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带血或胆汁、伴随哭闹不安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或体重下降。 生理性溢奶常见于喂奶后少量奶液从口角流出,与贲门发育不完善有关。家长需保持喂奶后竖抱拍嗝,避免过度喂养。 胃食管反流或幽门肥厚性狭窄可能导致剧烈呕吐,呕吐物可喷射至远处。建议家长记录呕吐频率并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呕吐物含黄绿色胆汁提示肠梗阻可能,带血丝可能为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进行腹部超声或造影检查。 呕吐合并发热、腹胀或血便时,可能与感染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关。家长需监测体温并禁食观察。 新生儿呕吐后应保持侧卧位防窒息,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1、吐奶频繁
2、喷射性呕吐
3、呕吐物异常
4、伴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