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概述

血吸虫病在我国系指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体由于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受到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肝脏与结肠组织中所引起的肉芽肿。 急性期有发热、肝脾肿大与压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多,伴腹泻或排脓血便。晚期则门静脉周围纤维性病变为主,可发展为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我国...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身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传染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发热、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烂桃样血痰、鼻涕样大便、战汗寒战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病原体检测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湖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多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韩诗淼

Q: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A:

血吸虫病可通过吡喹酮、奥沙尼喹、青蒿琥酯、甲氟喹等药物治疗,严重者需结合手术引流或脾切除。血吸虫病通常由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尾蚴引起。

1、药物治疗

吡喹酮是首选药物,能杀灭成虫;奥沙尼喹针对曼氏血吸虫;青蒿琥酯对早期感染有效。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手术干预

肝纤维化患者可能需门静脉分流术,巨脾症患者需脾切除。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3、并发症处理

门脉高压可服用普萘洛尔降低出血风险,食管静脉曲张需内镜下套扎。并发症治疗需多学科协作。

4、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疫水,饮用沸水,穿戴防护装备。疫区居民应定期筛查,流行区需灭螺和粪便管理。

治疗期间应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避免生食淡水鱼虾。急性期患者须卧床休息,慢性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徐秀亮

Q: 什么是血吸虫病

A: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等类型,感染途径为接触疫水后寄生虫经皮肤侵入。

1、病原体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虫卵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毛蚴后侵入中间宿主钉螺。

2、传播途径

人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穿透皮肤导致感染,常见于农业生产、游泳等涉水活动。

3、临床表现

急性期表现为发热、荨麻疹、肝区痛,慢性期可导致肝脾肿大、门脉高压,晚期出现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4、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水网地区,夏秋季为高发期,渔民、农民等职业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需避免接触疫水,疫区居民应定期筛查,接触疫水后出现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

马莉

Q: 血吸虫病肝严重吗

A:

血吸虫病肝属于中度严重疾病,可能由急性感染、慢性纤维化、门脉高压、肝硬化等阶段发展而来。

1、急性感染

早期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症状,可通过吡喹酮、青蒿琥酯、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治疗,需警惕虫卵沉积导致的肝脏炎症反应。

2、慢性纤维化

反复感染可导致肝组织纤维增生,伴随肝区隐痛、乏力症状,需联合吡喹酮治疗与护肝药物如水飞蓟素、双环醇,必要时行肝穿刺评估。

3、门脉高压

虫卵阻塞门静脉分支引发脾肿大、腹水,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严重时需考虑门体分流手术干预。

4、肝硬化

终末期可能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需定期内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肝移植是根治手段,但需在专科医院评估手术指征。

患者应避免接触疫水,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及肝功能,出现呕血或意识障碍需立即急诊处理。

马莉

Q: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怎么办

A: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可通过抗病原治疗、护肝治疗、门脉高压处理、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通常由血吸虫感染、虫卵沉积、肝纤维化进展、门静脉高压等原因引起。

1、抗病原治疗

吡喹酮是首选杀虫药物,可清除体内血吸虫。青蒿琥酯和奥沙尼喹也可用于特定类型血吸虫感染。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变化。

2、护肝治疗

水飞蓟素可保护肝细胞膜,双环醇能减轻肝内炎症,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助于改善肝脏解毒功能。护肝治疗需持续进行。

3、门脉高压处理

普萘洛尔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必要时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可考虑内镜下套扎治疗。

4、并发症管理

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放液。肝性脑病需使用乳果糖降低血氨,严重者可考虑肝移植评估。

患者应避免接触疫水,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