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肝属于中度严重疾病,可能由急性感染、慢性纤维化、门脉高压、肝硬化等阶段发展而来。
早期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症状,可通过吡喹酮、青蒿琥酯、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治疗,需警惕虫卵沉积导致的肝脏炎症反应。
反复感染可导致肝组织纤维增生,伴随肝区隐痛、乏力症状,需联合吡喹酮治疗与护肝药物如水飞蓟素、双环醇,必要时行肝穿刺评估。
虫卵阻塞门静脉分支引发脾肿大、腹水,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严重时需考虑门体分流手术干预。
终末期可能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需定期内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肝移植是根治手段,但需在专科医院评估手术指征。
患者应避免接触疫水,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及肝功能,出现呕血或意识障碍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