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概述

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现只对前者进行论述。营养不良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营养不良的非医学原因是贫穷食物短缺。缺乏营养知识,家长忽视科学喂养方法。在发达国家营养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原发...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身
  • 应该挂什么科?儿科、小儿内分泌科、营养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继发感染 、低血压、体重减轻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小儿及体弱者多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谢琪

Q: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分类

A: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可分为轻度营养不足、消瘦型营养不良、水肿型营养不良、混合型营养不良四种类型。

1、轻度营养不足

早期表现为体重下降和皮下脂肪减少,可通过增加优质蛋白和热量摄入改善,常见于饮食不均衡人群。

2、消瘦型营养不良

以肌肉萎缩和极度消瘦为特征,多与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有关,需医疗营养支持配合乳清蛋白等补充剂。

3、水肿型营养不良

伴随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常见于严重肝病或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静脉补充白蛋白及病因治疗。

4、混合型营养不良

同时存在消瘦和水肿表现,多发生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需住院进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

日常需保证足量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水肿应及时就医评估。

王燕

Q: 老人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A:

若出现老人营养不良的情况,可以适量吃鸡蛋、鱼肉、燕麦、香蕉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蛋白粉、复合维生素、葡萄糖酸锌、肠内营养剂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一、食物

1、鸡蛋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改善肌肉流失和免疫力下降。

2、鱼肉

鱼肉含有易吸收的动物蛋白和Omega-3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

3、燕麦

燕麦提供缓释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可稳定血糖并促进胃肠蠕动。

4、香蕉

香蕉含钾元素和快速供能碳水化合物,适合咀嚼功能较弱的老人食用。

二、药物

1、蛋白粉

蛋白粉可作为膳食补充,适用于进食量不足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患者。

2、复合维生素

复合维生素能纠正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需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补充。

3、葡萄糖酸锌

葡萄糖酸锌适用于锌缺乏引起的味觉障碍和伤口愈合延迟。

4、肠内营养剂

肠内营养剂为全营养配方,适用于胃肠功能尚存的严重营养不良者。

日常建议将食物制作成糊状或小块,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定期监测体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

王雪梅

Q: 婴儿营养不良的症状是什么?

A:

婴儿营养不良的症状主要有体重增长缓慢、皮下脂肪减少、精神萎靡、发育迟缓等。营养不良可能由喂养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先天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体重增长缓慢

婴儿体重低于同龄标准值,生长曲线持续低于第3百分位。建议家长定期监测生长指标,调整喂养频率和奶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基酸配方粉、乳糖酶制剂、复合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

2、皮下脂肪减少

面部及四肢脂肪层变薄,皮肤松弛出现皱纹。家长需增加高热量辅食如强化铁米粉,配合医生建议使用胰酶肠溶胶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益生菌制剂改善吸收功能。

3、精神萎靡

表现为活动减少、反应迟钝、哭声微弱。可能与蛋白质-能量缺乏有关,家长应保证母乳或配方奶摄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制剂。

4、发育迟缓

大运动及认知能力落后于同龄儿,常伴随贫血或佝偻病。需排查慢性腹泻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医疗干预包括口服补铁剂、维生素D滴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家长应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科学添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辅食,发现异常生长指标及时就医评估。

王雪梅

Q: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A:

宝宝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生长曲线等方式改善。营养不良通常由喂养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家长需逐步增加辅食种类,优先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鸡蛋、瘦肉,搭配西蓝花等蔬菜水果。母乳不足时可添加配方奶粉,避免过早食用成人食物。

2、补充营养素

医生可能建议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维生素AD滴剂、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等。家长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补充剂量,不可自行增减。

3、治疗基础疾病

营养不良可能与乳糖不耐受、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腹泻、发育迟缓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如使用乳糖酶制剂改善消化功能。

4、定期监测评估

家长需每月测量宝宝身高体重,记录进食量和排便情况。儿保科随访时携带生长曲线图,便于医生动态评估营养干预效果。

日常可给宝宝食用山药泥、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若出现体重持续不增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