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40次播放 时长03:16
101802次播放 时长03:29
Q: 右束支传导阻滞严重吗
A:
右束支传导阻滞多数情况下不严重。右束支传导阻滞可分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前者多为生理性改变,后者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因素有关。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于健康人群,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变异有关,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损伤右束支传导系统,通常伴有心悸、乏力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辅酶Q10、维生素C、曲美他嗪等营养心肌药物。 肺栓塞、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可能导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若出现晕厥、持续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1、生理性因素
2、心肌缺血
3、心肌炎
4、其他因素
A:
心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干预。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无须特殊治疗,合并基础心脏病时需针对性处理。 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限制咖啡因摄入,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吸烟者应戒烟。 合并心力衰竭可使用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选择需依据具体并发症。 出现晕厥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能需植入双腔起搏器。起搏器能纠正严重心动过缓。 若由心肌炎引起需抗病毒治疗,冠心病患者需血运重建,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达标。 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监测,无症状者每年随访一次,日常注意监测心率变化。1、生活方式调整
2、药物治疗
3、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Q: 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
A:
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一种表现,属于心律失常范畴,主要包括生理性变异、心肌缺血、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类型。 部分健康人群可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心电图复查即可。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右束支传导阻滞,常伴随胸痛、气促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病毒感染引发心肌炎症时可损伤传导系统,可能出现发热、心悸表现,需应用辅酶Q10、维生素C、曲美他嗪等营养心肌药物配合抗病毒治疗。 心脏结构发育缺陷如室间隔缺损可能压迫右束支,患儿多有紫绀、发育迟缓,需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术后可配合地高辛、呋塞米等药物支持心功能。 建议出现心电图异常者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钠盐摄入,定期心内科随访监测病情变化。1、生理性变异:
2、心肌缺血:
3、心肌炎:
4、先天性心脏病:
A: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必要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先天性因素、心肌炎、冠心病、肺栓塞等原因引起。 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限制咖啡因摄入,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 针对原发病可使用阿托品改善传导阻滞,辅酶Q10营养心肌,硝酸异山梨酯缓解心肌缺血,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阻滞程度变化,尤其合并胸闷气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当进展为完全性阻滞或出现晕厥等严重症状时,可能需植入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维持正常心律。 日常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出现心悸或黑朦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1、生活方式调整
2、药物治疗
3、定期随访
4、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