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2次播放 时长02:08
11418次播放 时长02:08
10101次播放 时长01:55
10999次播放 时长02:00
11264次播放 时长02:21
10521次播放 时长02:18
10032次播放 时长02:25
11338次播放 时长02:03
黄为丰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心血管内科
55137阅读
Q: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A: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是心房异常电活动引起的提前心跳,可能与咖啡因摄入、情绪紧张等生理因素有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维拉帕米。 室性早搏由心室异位起搏点触发,常见于熬夜、吸烟人群,偶发者无须干预,频发者需排查心肌缺血等病因,药物可选美西律、胺碘酮、利多卡因。 心房颤动与年龄增长、高血压等病理因素相关,表现为心悸、脉搏不齐,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常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部分患者需射频消融手术。 窦性心动过速多由发热、贫血等继发因素导致,需针对原发病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可用于症状控制。 保持规律作息、限制酒精咖啡因摄入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发作,若持续心悸或伴随胸痛晕厥应及时心内科就诊。1、房性早搏
2、室性早搏
3、心房颤动
4、窦性心动过速
Q: 怎么预防心律失常
A:
预防心律失常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基础疾病控制、心理调节、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电生理紊乱有关,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风险。 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戒烟并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需规律服药控制指标。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心律问题,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长期焦虑和压力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自主神经平衡。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心脏病家族史者需增加筛查频率。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保持饮食清淡,适量补充钾、镁等矿物质,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肥胖可能增加心脏负担。1、生活方式调整
2、基础疾病控制
3、心理调节
4、定期体检
Q: 怎么预防心律失常
A:
预防心律失常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有关。 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易诱发心律失常。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原发病,如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胺碘酮纠正心律,同时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咖啡不超过2杯。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异常。 突然的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均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熬夜和重体力劳动。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心脏病家族史者需增加动态心电图监测。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日常可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避免高盐饮食。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出现持续心慌或晕厥需立即就医。1、控制基础疾病
2、调整生活方式
3、避免诱因
4、定期体检
Q: 心率63是心律失常吗
A:
心率63次/分不属于心律失常,正常成人静息心率为60-100次/分。心率偏低可能与运动员体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窦房结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长期运动人群心脏泵血效率高,静息心率常低于60次/分,属于生理性改变,无须特殊干预。 睡眠或深度放松时迷走神经占优势,可导致心率暂时性下降,通常伴随血压轻度降低,活动后自行恢复。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减慢新陈代谢,表现为心率降低、畏寒、乏力,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补充左甲状腺素钠。 心脏起搏点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持续性心动过缓,若伴随头晕或晕厥需进行动态心电图评估,严重者需安装起搏器。 日常可监测晨起静息心率,避免突然体位改变,若出现黑朦、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1、运动员体质
2、迷走神经兴奋
3、甲状腺功能减退
4、窦房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