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概述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因肿瘤中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混合性,故命名为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混合瘤这一名称是1874年Minssen提出,当时认为这一类型肿瘤并非发生自一个胚层。现代研究充分证明所谓混合瘤完全是上皮发生来源。混合瘤一名之所以现仍沿用完全由于其简单,并反映其上皮...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颈部
  • 应该挂什么科?普通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腺瘤、颈部疼痛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甲状腺及甲状旁腺B超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患者年龄以30~50岁居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张鞾

Q: 多形性腺瘤的症状

A:

多形性腺瘤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肿块、局部压迫感、面部不对称及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缓慢生长的包块逐渐进展为功能障碍。

1、无痛性肿块

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腮腺或颌下腺区域质地坚韧的肿块,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可能与腺体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有关,需通过超声或细针穿刺确诊。

2、局部压迫感

肿瘤增大可压迫周围组织产生异物感,常见于吞咽或转头时,若压迫耳颞神经可能出现耳部钝痛,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位置与周围结构关系。

3、面部不对称

腮腺区肿瘤持续生长会导致双侧面部轮廓差异,伴随皮肤紧绷感,需与淋巴瘤等疾病鉴别,病理活检是诊断金标准。

4、神经功能障碍

晚期肿瘤侵犯面神经可出现表情肌瘫痪、口角歪斜,提示恶性转化可能,增强CT能评估神经受累程度,需限期手术治疗。

发现腺体区域异常包块应尽早就诊,术后需定期复查预防复发,避免局部按摩刺激肿瘤区域。

王雪梅

Q: 什么是多形性腺瘤

A:

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良性肿瘤,主要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混合构成,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

1、发病部位

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约占唾液腺肿瘤的60%,其次可发生于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

2、病理特征

肿瘤具有多形性特点,包含上皮细胞形成的腺管结构、肌上皮细胞以及黏液样或软骨样间质成分。

3、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可活动,病程可达数年。

4、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需完整切除肿瘤及部分周围正常组织,避免包膜破裂导致复发。

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外伤刺激手术区域,发现新发肿块应及时就诊。

张卫群

Q: 口腔有多形性腺瘤要注意的事项

A:

口腔多形性腺瘤患者需注意定期复查、避免刺激、观察症状变化及保持口腔卫生。多形性腺瘤是唾液腺常见良性肿瘤,但存在恶变风险。

1、定期复查

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或MRI检查,监测肿瘤大小及形态变化。若生长加速或出现疼痛需及时就诊。

2、避免刺激

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忌烟酒,避免口腔黏膜受到机械性摩擦。肿瘤区域禁止进行针灸等局部刺激操作。

3、观察症状

关注肿瘤是否突然增大、质地变硬或出现面神经麻痹等恶变征兆。伴随溃疡出血需立即就医。

4、口腔护理

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含漱生理盐水。术后患者需加强漱口,预防创面感染。

日常饮食宜选择温软食物,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术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至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张立红

Q: 多形性腺瘤治疗方法有什么

A:

多形性腺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多形性腺瘤通常由基因突变、长期慢性刺激、内分泌失调、电离辐射暴露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治疗多形性腺瘤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体积较大或生长迅速的肿瘤。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腺叶切除等,需根据肿瘤位置和性质选择。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病例,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放射治疗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反应、口干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顺铂、多柔比星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发挥作用,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定期随访

对于体积小、生长缓慢的肿瘤可采取定期随访观察。随访内容包括临床检查、超声检查等,以监测肿瘤变化情况。

多形性腺瘤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