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次播放 时长01:23
157次播放 时长01:21
99次播放 时长01:10
55次播放 时长01:06
85086次播放 时长02:07
81648次播放 时长02:14
112940次播放 时长02:12
55578次播放 时长03:08
李艳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
52522阅读
崔方博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26049阅读
Q: 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年龄
A:
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集中在50-70岁,发病高峰为绝经后女性,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肥胖、糖尿病、遗传因素有关。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孕酮缺乏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可能发展为癌变。建议定期妇科检查,必要时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脂肪组织可转化雄激素为雌激素,肥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可降低风险。 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显著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史者建议40岁起每1-2年进行子宫内膜活检。 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应及时就诊,保持规律运动与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1、激素变化
2、肥胖因素
3、糖尿病影响
4、遗传倾向
Q: 子宫内膜癌la属于早期吗
A:
子宫内膜癌la通常属于早期阶段,具体分期需结合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肿瘤大小、宫颈受累范围。 高分化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多为IA期;中低分化提示进展风险增加,可能需升级分期。 局限于内膜层属IA期,浸润浅肌层为IB期,深肌层浸润可能提示IC期。 病灶直径小于2厘米多为早期,超过2厘米时局部扩散概率升高。 仅内膜受累属I期,宫颈间质浸润需划分为II期,此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早期。 确诊后应完善影像学评估,根据FIGO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1、病理分级:
2、肌层浸润:
3、肿瘤大小:
4、宫颈受累:
Q: 子宫内膜癌能吃鱼籽吗
A:
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鱼籽,鱼籽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营养补充,但需注意避免过量摄入胆固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调整饮食,同时配合规范治疗。 鱼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维生素D及矿物质,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但胆固醇含量较高,需控制食用量。 鱼籽中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能对调节免疫功能有一定帮助,但无法替代抗肿瘤治疗。 合并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鱼籽摄入,避免加重代谢负担,优先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 治疗期间若出现胃肠功能减弱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需咨询营养师调整膳食结构,确保饮食安全。 日常饮食建议以均衡清淡为主,可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及全谷物,定期复查监测营养指标与病情变化。1、营养分析
2、Omega-3作用
3、饮食禁忌
4、个体化建议
A:
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检查手段及治疗方式上,前者多为感染性炎症,后者属于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子宫内膜癌主要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因素相关。 子宫内膜炎多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子宫内膜癌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紊乱,晚期可能出现消瘦、贫血。 子宫内膜炎可通过血常规、分泌物培养确诊;子宫内膜癌需依赖诊刮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期诊断。 子宫内膜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头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环素;子宫内膜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 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或持续盆腔疼痛时应及时就诊妇科,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1、病因差异
2、症状表现
3、检查方法
4、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