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子宫内膜癌(子宫癌、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子宫体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概述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宫颈癌...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生殖
  • 应该挂什么科?妇科、肿瘤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脓血性白带、阴道转移、消瘦、宫颈肥大、绝经后出血、疼痛、带血性分泌物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盆腔MRI、阴道镜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荣春红

Q: 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年龄

A:

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集中在50-70岁,发病高峰为绝经后女性,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肥胖、糖尿病、遗传因素有关。

1、激素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孕酮缺乏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可能发展为癌变。建议定期妇科检查,必要时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2、肥胖因素

脂肪组织可转化雄激素为雌激素,肥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可降低风险。

3、糖尿病影响

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4、遗传倾向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显著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史者建议40岁起每1-2年进行子宫内膜活检。

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应及时就诊,保持规律运动与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荣春红

Q: 子宫内膜癌la属于早期吗

A:

子宫内膜癌la通常属于早期阶段,具体分期需结合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肿瘤大小、宫颈受累范围。

1、病理分级:

高分化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多为IA期;中低分化提示进展风险增加,可能需升级分期。

2、肌层浸润:

局限于内膜层属IA期,浸润浅肌层为IB期,深肌层浸润可能提示IC期。

3、肿瘤大小:

病灶直径小于2厘米多为早期,超过2厘米时局部扩散概率升高。

4、宫颈受累:

仅内膜受累属I期,宫颈间质浸润需划分为II期,此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早期。

确诊后应完善影像学评估,根据FIGO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

荣春红

Q: 子宫内膜癌能吃鱼籽吗

A:

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鱼籽,鱼籽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营养补充,但需注意避免过量摄入胆固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调整饮食,同时配合规范治疗。

1、营养分析

鱼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维生素D及矿物质,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但胆固醇含量较高,需控制食用量。

2、Omega-3作用

鱼籽中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能对调节免疫功能有一定帮助,但无法替代抗肿瘤治疗。

3、饮食禁忌

合并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鱼籽摄入,避免加重代谢负担,优先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

4、个体化建议

治疗期间若出现胃肠功能减弱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需咨询营养师调整膳食结构,确保饮食安全。

日常饮食建议以均衡清淡为主,可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及全谷物,定期复查监测营养指标与病情变化。

荣春红

Q: 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癌的区别

A:

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检查手段及治疗方式上,前者多为感染性炎症,后者属于恶性肿瘤。

1、病因差异

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子宫内膜癌主要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因素相关。

2、症状表现

子宫内膜炎多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子宫内膜癌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紊乱,晚期可能出现消瘦、贫血。

3、检查方法

子宫内膜炎可通过血常规、分泌物培养确诊;子宫内膜癌需依赖诊刮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期诊断。

4、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头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环素;子宫内膜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

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或持续盆腔疼痛时应及时就诊妇科,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