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39次播放 时长02:12
66800次播放 时长02:12
52945次播放 时长01:49
60832次播放 时长01:43
62959次播放 时长01:46
51311次播放 时长01:49
59951次播放 时长01:44
53215次播放 时长02:01
李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内科
10644阅读
A: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挂消化内科,其他可能涉及科室包括胃肠外科、感染科、体检中心。该症状通常由饮食不洁、共用餐具、免疫力低下、慢性胃炎等因素引起。 消化内科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首选科室,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确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当出现胃溃疡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转诊胃肠外科,可能与长期未规范治疗有关,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腹痛伴呕血。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或合并其他传染病时需感染科会诊,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需进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方案。 健康体检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但无症状者,可在体检中心获取初步诊疗建议,后续仍需专科进一步评估。 确诊后应实行分餐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家庭成员建议同步筛查,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1、消化内科
2、胃肠外科
3、感染科
4、体检中心
Q: 幽门螺旋杆菌的防治
A: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通过分餐制、药物联合治疗、胃黏膜保护、定期复查等方式防治,通常由共用餐具、生食污染、免疫力低下、胃酸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避免共用餐具或口对口喂食,家庭成员感染者需单独使用餐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降低交叉感染概率。 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以根除细菌。 感染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摄入猴头菇、卷心菜等富含多糖的食物,有助于修复受损胃黏膜。 完成治疗后需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复查,若出现胃痛、反酸等症状复发应及时就医,防止引发胃炎或溃疡。 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冷食物充分加热,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筛查。1. 分餐制:
2. 药物联合治疗:
3. 胃黏膜保护:
4. 定期复查:
Q: 幽门螺旋杆菌吃中药能好吗
A: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通过中药辅助治疗,但根除率低于标准四联疗法,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芩、蒲公英、白及等,需配合抗生素规范治疗。 黄连素等成分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活性,但单用易产生耐药性,需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西药提高根除率。 中药能改善胃痛、反酸等胃炎症状,如黄芪建中汤可修复胃黏膜,但无法彻底杀灭细菌,症状缓解后仍需完成规范疗程。 中药可减轻抗生素副作用,如半夏泻心汤能缓解腹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与铋剂、甲硝唑等药物联合使用。 纯中药治疗需持续8-12周,而标准四联疗法仅需10-14天,中药更适合作为辅助手段或耐药患者的补充方案。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碳13呼气试验,中药调理需由中医师根据证型辨证施治。1、中药抑菌作用
2、缓解症状效果
3、辅助治疗价值
4、治疗周期差异
A: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通常可以根治,治疗方法主要有四联疗法、铋剂疗法、序贯疗法、伴随症状管理。 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杀菌作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 铋剂疗法适用于对抗生素耐药的患者,通过铋剂的黏膜保护和杀菌作用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 序贯疗法分阶段使用不同抗生素,可提高耐药菌株的根除率,前五天使用阿莫西林和质子泵抑制剂,后五天替换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 治疗期间需配合抑酸护胃措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碳13/14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 根除治疗后建议保持分餐制,避免重复感染,日常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1、四联疗法
2、铋剂疗法
3、序贯疗法
4、伴随症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