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斯蒂尔病(变应性亚败血症、超敏感性亚败血症)

斯蒂尔病

斯蒂尔病概述

斯蒂尔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关节炎,但相似的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斯蒂尔病(AOSD)。曾用名“变应性亚败血症”。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皮疹、肌痛、咽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小板增多,严重者伴系统损害。由于无特异诊断标准,常常需排除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后才考虑其...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血管
  • 应该挂什么科?风湿免疫科、骨关节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咽痛、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热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X线平片、血液检查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16~35岁多见

相关问答

更多

吴东海

Q: 斯蒂尔病是怎么引起的

A:

斯蒂尔病可能由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异常、感染因素、环境诱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方式治疗。

1、遗传易感性

部分患者存在HLA-DRB1等基因变异,可能增加发病概率。治疗以控制炎症为主,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缓解症状。

2、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有关。需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孢素。

3、感染因素

EB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异常免疫反应,通常伴随发热、皮疹等症状。治疗需联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4、环境诱因

寒冷刺激、过度疲劳等环境因素可能诱发疾病活动,表现为关节肿痛、咽痛等症状。急性期需使用生物制剂如托珠单抗、阿那白滞素控制病情。

患者应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急性发作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苏旭东

Q: 成人斯蒂尔病严不严重

A:

成人斯蒂尔病多数情况下属于可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与关节损害程度、内脏器官受累情况、治疗反应性、疾病活动度等因素有关。

1、关节损害程度

轻度关节肿痛通常不会导致功能障碍,但持续炎症可能引发关节畸形。需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洛索洛芬控制症状。

2、内脏器官受累

心脏炎或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甲泼尼龙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是主要治疗手段。

3、治疗反应性

对传统药物反应差的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病程。生物制剂如托珠单抗、阿那白滞素可用于难治性病例。

4、疾病活动度

反复高热伴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提示病情活跃。需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诱因,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风湿免疫科随访评估脏器功能。

赵月霞

Q: 成人斯蒂尔病吃激素要多久

A:

成人斯蒂尔病使用激素的疗程通常需要数月到数年,具体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药物减量速度、并发症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1、病情严重程度

活动期高热伴多关节炎患者需持续用药至症状完全缓解,轻症患者可能缩短疗程。治疗初期需足量激素控制炎症,泼尼松常用起始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5-1毫克。

2、治疗反应

对激素敏感者4-6周可见显著效果,此时可逐步减量。若出现激素依赖或疗效不佳,可能需联用甲氨蝶呤、托珠单抗等免疫抑制剂。

3、药物减量速度

症状控制后每2-4周减量10%,减至每天15毫克时需更缓慢调整。快速减药易引起病情反复,复发后需重新增加激素剂量。

4、并发症控制

长期用药需监测骨质疏松、感染等副作用,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危重并发症时,激素疗程可能延长。

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配合低盐高蛋白饮食,避免突然停药。具体用药方案需由风湿免疫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张建中

Q: 斯蒂尔病需要注意什么

A:

斯蒂尔病(成人Still病)患者需注意控制炎症活动、预防并发症、规范用药及定期随访,日常管理包括避免感染、适度运动、营养支持和心理调节。

1、控制炎症

定期监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2、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出现发热或咽痛及时就医。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需警惕机会性感染。

3、关节保护

慢性期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关节负重。物理治疗可改善晨僵,严重关节炎需关节腔注射治疗。

4、长期随访

每3-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铁蛋白,警惕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育龄女性需评估妊娠风险,调整用药方案。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