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方博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62876阅读
Q: 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的治疗
A:
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止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纤维支气管镜下止血、外科手术切除。大咯血通常由结核病灶侵蚀血管、继发支气管扩张、空洞内动脉瘤破裂、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垂体后叶素可直接收缩肺小动脉降低血流压力,氨甲环酸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需监测血压及电解质紊乱。 通过介入技术栓塞出血的支气管动脉,适用于药物控制无效的中等量咯血。需警惕脊髓动脉误栓导致截瘫风险。 纤维支气管镜可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或采用激光、电凝等物理止血。操作中需维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 对局限于单侧肺叶的顽固性大咯血,可行肺叶切除术。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及病灶范围,术后加强抗结核治疗。 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患侧卧位防止血液流入健侧肺,避免剧烈咳嗽和屏气动作,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结核全程治疗。1、药物止血
2、动脉栓塞术
3、镜下止血
4、手术切除
Q: 肺栓塞大咯血怎么办
A:
肺栓塞大咯血可通过抗凝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支持等方式治疗。肺栓塞大咯血通常由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凝血功能异常、肺部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 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加重。 通过导管介入行肺动脉造影及局部溶栓,或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再栓塞,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重症患者。 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或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适用于大块血栓导致休克、药物溶栓失败或存在抗凝禁忌症者。 卧床制动避免血栓脱落,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输血纠正贫血,使用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控制咯血。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并禁食,稳定后逐步恢复低脂饮食,长期抗凝期间定期监测凝血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和创伤性操作。1、抗凝治疗
2、介入治疗
3、手术治疗
4、对症支持
Q: 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抢救措施
A:
肺结核大咯血窒息需立即采取头低脚高体位、清除气道积血、高流量吸氧及药物止血等抢救措施。抢救关键步骤包括体位引流、气道管理、止血治疗、循环支持。 迅速将患者置于头低脚高俯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利用重力促使气管内积血流出,同时轻拍背部帮助血块排出。 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血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性脑损伤。 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收缩血管,联合使用氨甲环酸抗纤溶,严重者可考虑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止血。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备血准备输血治疗,维持有效循环防止休克。 抢救过程中需避免剧烈搬动患者,稳定后尽快转至ICU监护,后续需完善胸部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并加强抗结核治疗预防再发。1、体位引流:
2、气道管理:
3、止血治疗:
4、循环支持:
A:
肺结核大咯血时取健侧卧位是正确的。该体位有助于防止血液流入健侧肺造成窒息或感染,同时促进患侧肺的血液引流。 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患侧肺部处于低位,减少血液向健侧支气管流动的概率,降低窒息风险。 该体位可避免血块堵塞主气道,保持健侧肺通气功能,为后续医疗干预争取时间。 采取正确体位能减少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继发损害,需同时配合头低位15-30度以利引流。 需在保持体位稳定前提下迅速就医,避免剧烈移动,同时清除口腔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现大咯血应立即呼叫急救,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避免自行用药或进食,到达医院后需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等专科治疗。1、体位原理:
2、气道保护:
3、并发症预防:
4、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