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8次播放 时长02:25
77216次播放 时长02:07
67319次播放 时长02:07
56655次播放 时长01:44
53450次播放 时长01:44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63057阅读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54062阅读
Q: 慢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A:
慢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鼓膜修复手术、咽鼓管功能训练、局部清洁护理等方式治疗。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用于控制细菌感染,需配合医生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 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者,手术可改善听力并减少复发。 通过捏鼻鼓气法等促进咽鼓管通气,减轻中耳负压,需在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诱发感染。 治疗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反复流脓者需排查胆脂瘤等并发症。1、抗生素滴耳液
2、鼓膜修复手术
3、咽鼓管训练
4、局部清洁护理
Q: 慢性中耳炎要如何解决
A:
慢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病因控制等方式解决。慢性中耳炎通常由反复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胆脂瘤形成等原因引起。 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伴有疼痛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解症状。 鼓膜修补术或乳突根治术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或合并胆脂瘤者,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避免耳道进水,禁用硬物掏耳,擤鼻涕时单侧交替进行,保持耳道干燥清洁可降低复发概率。 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儿童需排查腺样体肥大,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咽鼓管刺激。 建议保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急性发作期避免游泳及乘坐飞机,出现耳流脓或听力下降加重时需及时复诊。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3、日常护理
4、病因控制
Q: 慢性中耳炎最好怎么治疗
A:
慢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局部护理、生活调整等方式治疗。慢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耳溢液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鼓室成形术或鼓膜置管术可改善通气引流。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污水入耳。急性发作期可用无菌棉签清理分泌物,禁止自行掏挖耳道。 戒烟限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游泳时佩戴耳塞,擤鼻涕避免用力过猛,减少咽鼓管压力变化。 建议增加维生素A、C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治疗效果。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3、局部护理
4、生活调整
Q: 什么是慢性中耳炎最佳治疗
A:
慢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改善,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估。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氢化可的松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剂控制感染,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酯等全身抗生素。 鼓膜穿孔长期不愈或合并胆脂瘤者需行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手术修复结构,术后需定期清理术腔并预防感染。 咽鼓管吹张、鼓膜按摩等物理疗法有助于改善中耳通气功能,需在医生指导下重复进行。 避免用力擤鼻及污水入耳,保持耳道干燥,感冒时及时治疗鼻腔炎症以降低复发风险。 建议定期复查听力及耳内镜,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步控制鼻部症状,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以促进黏膜修复。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3、物理治疗:
4、生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