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慢性中耳炎通常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但出现鼓膜穿孔不愈、胆脂瘤形成、听力持续下降或反复感染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人工听骨植入术、鼓膜修补术。
1、鼓膜穿孔不愈
长期炎症导致鼓膜穿孔无法自愈时需手术修补,可能与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耳漏、耳鸣。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2、胆脂瘤形成
中耳胆脂瘤会破坏周围骨质结构,可能与鳞状上皮异常增生有关,常伴恶臭分泌物。需手术清除病灶,术前可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醋酸泼尼松片、糜蛋白酶注射剂控制感染。
3、听力持续下降
听骨链破坏导致传导性耳聋超过40分贝时,需通过听骨链重建恢复听力。可能与肉芽组织增生有关,伴随耳闷塞感。术后可配合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营养神经。
4、反复感染
每年急性发作超过3次且药物控制无效时,手术可彻底清除病灶。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伴耳痛发热。术前需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布洛芬混悬液抗炎退热。
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定期复查听力。日常补充维生素A、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