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54次播放 时长02:53
31501次播放 时长02:25
36569次播放 时长02:40
34714次播放 时长02:51
80468次播放 时长03:32
63331次播放 时长03:10
54429次播放 时长03:13
62545次播放 时长03:01
张月美 济宁市中医院 中医内科
59526阅读
Q: 脑中风怎么回事
A:
脑中风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伴随头痛、眩晕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配合低盐饮食和规律监测血压。 血脂异常造成脑血管斑块形成,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或言语含糊。治疗需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同时控制胆固醇摄入。 心脏节律紊乱易引发血栓脱落,可能突发偏瘫或意识障碍。医生可能开具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抗凝剂,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可能造成剧烈头痛或癫痫发作,可通过血管内栓塞术或开颅手术处理,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需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指标,突发面部歪斜或肢体无力时应立即就医。1、高血压
2、动脉粥样硬化
3、心房颤动
4、脑血管畸形
Q: 脑中风后一般能活多久
A:
脑中风后生存期一般为3个月到10年,实际时间受到中风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控制、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并发症预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较高,腔隙性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发病后需立即评估NIHSS评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提示生存期可能缩短。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直接影响复发风险。规律服用降压药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可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发病后24-48小时开始床旁康复训练能改善预后。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肢体被动活动可降低肺炎、深静脉血栓等致死性并发症风险。 卒中后抑郁、营养不良、压疮等继发问题会缩短生存期。建议每3个月评估营养状态,吞咽困难患者需及时进行胃造瘘营养支持。 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康复训练,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凝血功能,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1、中风严重程度
2、基础疾病控制
3、康复治疗时机
4、并发症预防
Q: 想防止脑中风能喝豆浆吗?
A:
想预防脑中风可以适量喝豆浆。豆浆富含优质蛋白、大豆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成分,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豆浆中的植物蛋白可替代部分动物蛋白摄入,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建议选择无糖豆浆避免热量超标。 这种植物雌激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沉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每日饮用200-300毫升为宜。 亚油酸和α-亚麻酸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与全谷物搭配食用能增强膳食纤维摄入。 作为血管清道夫可乳化胆固醇,预防血栓形成。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豆制品摄入量。 预防脑中风需综合控制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定期监测颈动脉斑块情况。1、优质蛋白
2、大豆异黄酮
3、不饱和脂肪酸
4、卵磷脂
Q: 轻度脑中风能恢复到正常吗
A:
轻度脑中风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恢复程度主要与病灶大小、治疗时机、康复训练、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有关。 梗死或出血范围越小,神经功能代偿能力越强。可通过头颅CT或MRI评估,早期使用依达拉奉、丁苯酞等神经保护剂有助于减轻损伤。 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预后。错过时间窗者需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调脂等二级预防措施。 发病后2周开始系统康复,包括运动疗法改善肢体功能、作业疗法恢复生活能力、言语训练纠正构音障碍。 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血压建议维持在140/90mmHg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 恢复期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血脂指标。1、病灶大小
2、治疗时机
3、康复训练
4、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