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肉芽肿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概述

肉芽肿性唇炎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唇炎,发病突然,唇部逐渐肿胀、肥厚,最后常发展为巨唇。多发于中青年,多先为下唇,而后累及上唇,表现为突发的黏膜肿胀,肥厚。
  • 发病部位在哪里?口腔
  • 应该挂什么科?口腔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皮肤结痂、结节、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 、肉芽肿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刘京津

Q: 肉芽肿性唇炎怎么根治

A:

肉芽肿性唇炎可通过局部药物注射、口服免疫抑制剂、光疗及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该病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因素、遗传倾向及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1、局部药物注射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可减轻唇部肿胀,常用药物包括曲安奈德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需配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过敏症状。

2、口服免疫抑制剂

顽固性病例需使用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调节免疫,可能伴随白细胞减少或肝肾损伤,治疗期间须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通过抑制局部免疫反应改善症状,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需进行多次疗程,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等副作用。

4、手术切除

严重纤维化或畸形患者可考虑唇部整形手术,术后可能复发,需联合药物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唇黏膜切除术、唇红缘成形术等。

日常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使用不含香料润唇膏保持唇部湿润,戒烟并注意口腔卫生,复发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刘京津

Q: 肉芽肿性唇炎传染吗

A:

肉芽肿性唇炎不会传染。该疾病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不具有传染性。

1、免疫异常

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可能导致唇部慢性炎症,表现为持续性肿胀。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泼尼松、甲氨蝶呤或沙利度胺。

2、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相关。建议亲属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医排查,可遵医嘱使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等药物控制症状。

3、感染因素

口腔内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炎症反应,但病原体不会通过接触传播。需通过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或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进行针对性治疗。

4、过敏反应

接触某些食物、化妆品或药物可能引发超敏反应,导致血管性水肿。需避免已知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患者应保持唇部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症状加重时需及时至口腔黏膜科或皮肤科就诊。

周先明

Q: 肉芽肿性唇炎吃什么药

A:

肉芽肿性唇炎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甲氨蝶呤、沙利度胺、羟氯喹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1、泼尼松

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肉芽肿性唇炎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2、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为免疫抑制剂,可用于顽固性肉芽肿性唇炎。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口腔溃疡等。

3、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部分肉芽肿性唇炎患者有效。该药有致畸风险,育龄期女性用药期间须严格避孕。

4、羟氯喹

羟氯喹作为抗疟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适用于轻中度肉芽肿性唇炎。长期使用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防视网膜病变。

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郑灏

Q: 肉芽肿性唇炎可否挂口腔黏膜科

A:

肉芽肿性唇炎可以挂口腔黏膜科。该病属于口腔黏膜疾病范畴,口腔黏膜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均可接诊,具体科室选择需结合伴随症状及病因。

1、口腔黏膜科

口腔黏膜科是首选科室,负责诊治唇部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进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2、皮肤科

若唇炎伴随皮肤丘疹或结节,需皮肤科协助排查结节病、结核等皮肤源性肉芽肿病变。

3、风湿免疫科

反复发作的唇部肿胀需排除克罗恩病、结节病等系统性疾病,此时需风湿免疫科参与会诊。

4、病理科

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通过唇黏膜活检明确非干酪样肉芽肿特征性改变。

就诊前避免抓挠刺激唇部,记录症状变化周期,完善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等辅助诊断。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