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鞾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科
63626阅读
A:
乳腺小叶癌是否晚期需结合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级综合判定,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临床分期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医生通过触诊评估原发肿瘤直径是否超过5厘米,检查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是否固定融合,同时排查骨痛、肝区疼痛等远处转移可疑症状。 乳腺超声和钼靶用于评估局部病灶特征,增强CT或PET-CT可发现肺、肝等脏器转移灶,骨扫描能识别骨骼转移情况,这些结果直接影响TNM分期中的M指标。 空心针穿刺获取病理标本,检测ER/PR/HER-2受体状态及Ki-67增殖指数,低分化或三阴性类型往往提示更高恶性程度,与晚期疾病进展相关。 CA15-3和CEA持续升高可能反映肿瘤负荷,但需结合影像学确认转移灶,单独标志物异常不能作为晚期判定依据。 确诊晚期需多学科协作评估,患者应完善全身检查并保留既往诊疗记录,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临床分期
2、影像学检查
3、组织活检
4、肿瘤标志物
A:
乳腺小叶癌在乳腺癌中属于相对常见的病理类型,多数情况下恶性程度中等,预后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乳腺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单位,相比导管癌更易呈现多灶性生长,但生长速度通常较缓慢,早期淋巴结转移概率略低于导管癌。 约80%小叶癌属于激素受体阳性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HER2阳性率低于10%,三阴性比例也较低,这种分子特征影响治疗方案选择。 I-II期小叶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若进展至III期则降至70%左右,IV期伴有远处转移时预后显著恶化。 约15%为浸润性小叶癌特殊亚型(如多形性小叶癌),这类亚型侵袭性强,需更积极的综合治疗。 确诊后应完善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分期和分子特征制定手术联合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方案,定期随访监测对侧乳腺癌风险。1、病理特点:
2、分子分型:
3、分期影响:
4、特殊亚型:
Q: 乳腺小叶癌有级别吗
A:
乳腺小叶癌存在病理分级,通常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低级别、中级别、高级别三个等级。 肿瘤细胞分化较好,形态接近正常乳腺小叶细胞,生长速度较慢,转移概率相对较低。 肿瘤细胞呈现中度异型性,分化程度介于高低级别之间,具有中等侵袭性特征。 肿瘤细胞分化差,异型性显著,增殖活性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病理分级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确诊后需由专科医生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评估。1、低级别:
2、中级别:
3、高级别:
Q: 乳腺小叶癌严重吗
A:
乳腺小叶癌多数情况下属于中等恶性程度的肿瘤,其严重程度主要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激素受体状态以及是否转移等因素有关。 早期乳腺小叶癌通过规范治疗预后较好,若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则治疗难度显著增加。 低级别小叶癌生长缓慢,高级别小叶癌侵袭性强,病理分级越高则恶性程度越高。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三阴性小叶癌治疗选择有限且更容易复发转移。 局限在乳腺的小叶癌5年生存率较高,发生骨、肺、肝等远处转移时预后较差。 确诊后应及时接受手术治疗,配合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1、肿瘤分期
2、病理分级
3、激素受体
4、转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