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颞叶癫痫(颞叶性癫痫)

颞叶癫痫

颞叶癫痫概述

颞叶前内基底部痫灶为主引起的钩回发作称之为颞叶癫痫,是局限性癫痫的代表。颞叶癫痫的特点是简单部分发作,通常为部分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这些发作的混合,常见有发热发作病史和家族史,可能发生记忆缺损。在代谢的成像研究上(例如PET),经常观察到低区域代谢,在EEG上经常呈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棘波。
  • 发病部位在哪里?头部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内科、中医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记忆障碍、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攻击行为、幻觉、幻听、恐惧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头部MRI、头部CT、脑电图(EEG)、磁共振(MR)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青年人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梁红

Q: 颞叶癫痫会丧失意识吗

A:

颞叶癫痫发作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具体表现与发作类型及脑区受累范围有关,主要分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及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三种形式。

1、单纯部分性发作

患者意识保持清醒,可能出现幻嗅、似曾相识感等先兆症状,发作时脑电图显示单侧颞叶异常放电,无须特殊干预但需记录发作特征。

2、复杂部分性发作

典型表现为意识模糊伴自动症动作如咀嚼、摸索,发作多由海马硬化引起,脑电图可见颞区节律性慢波,可遵医嘱使用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或奥卡西平等抗癫痫药物。

3、继发全面性发作

初始为局部症状后迅速进展为意识丧失及全身抽搐,与异常放电扩散至全脑有关,需紧急处理并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或托吡酯等药物控制。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避免驾驶等高危活动,发作频繁者需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方案。

梁红

Q: 什么是颞叶癫痫

A:

颞叶癫痫是起源于大脑颞叶的局灶性癫痫发作,常见病因包括海马硬化、脑肿瘤、脑血管畸形及感染后脑损伤,典型症状为自动症、幻嗅或幻听、意识朦胧及情感异常。

1、海马硬化

颞叶内侧结构神经元丢失可能导致异常放电,患者出现咀嚼动作或双手摸索,可通过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2、脑肿瘤

低级别胶质瘤或错构瘤压迫颞叶时易诱发癫痫,常伴随头痛或视力改变,需手术切除病灶联合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药物治疗。

3、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引起异常放电,发作时多见恐惧感或似曾相识感,介入栓塞术后需持续服用苯妥英钠、加巴喷丁、唑尼沙胺预防复发。

4、感染后损伤

脑炎或脑膜炎遗留的颞叶瘢痕可导致癫痫,表现为突发愣神或口角抽搐,需长期使用拉科酰胺、苯巴比妥、普瑞巴林并定期脑电图监测。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发作频繁时需家属陪同外出,定期神经科复查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活动。

范存刚

Q: 颞叶癫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A:

颞叶癫痫可能由海马硬化、脑肿瘤、脑血管畸形、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癫痫药物、手术切除病灶、神经调控、生酮饮食等方式治疗。

1、海马硬化

海马硬化可能与反复高热惊厥或脑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复杂部分性发作。治疗需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抗癫痫药物。

2、脑肿瘤

低级别胶质瘤或脑膜瘤压迫颞叶可能导致异常放电,常伴随头痛和性格改变。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配合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托吡酯控制发作。

3、脑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引发局部缺血,症状多为嗅觉异常和自动症。介入栓塞治疗后需使用苯妥英钠、加巴喷丁、唑尼沙胺预防复发。

4、遗传因素

SCN1A等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异常,多在儿童期出现愣神和咀嚼动作。基因检测确诊后选用拉考沙胺、氯巴占、吡仑帕奈等靶向药物。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闪光刺激和过度疲劳,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并记录发作情况,必要时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廖张元

Q: 颞叶癫痫应该如何治疗?

A:

颞叶癫痫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生酮饮食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颞叶癫痫通常由海马硬化、脑肿瘤、脑血管畸形、遗传因素、脑外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是颞叶癫痫的首选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卡马西平片适用于部分性发作,可能引起头晕或皮疹。丙戊酸钠缓释片对全面性发作效果较好,但需监测肝功能。左乙拉西坦片耐受性较好,常见副作用为嗜睡。药物治疗需持续2-5年无发作方可考虑减量,减药过程需6个月以上。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可考虑前颞叶切除术或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适用于MRI显示明确病灶的患者,术后70%患者可完全控制发作。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保留颞叶新皮质,适合海马硬化患者。术前需进行视频脑电图、头颅MRI、PET等多模态评估,术后仍需维持抗癫痫药物治疗1-2年。

3、神经调控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术通过植入脉冲发生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失败的患者。治疗后1年发作减少约50%,3年后效果更显著。反应性神经刺激系统可监测脑电活动并在发作前给予电刺激,需在颅骨植入电极。深部脑刺激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靶点常选择丘脑前核。

4、生酮饮食治疗

生酮饮食通过高脂肪、适量蛋白、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配比诱导酮症,适用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经典生酮饮食脂肪与非脂肪比例为4:1,改良阿特金斯饮食比例较低更易耐受。治疗初期可能出现低血糖、呕吐等反应,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约50%患者发作减少50%以上,30%患者发作减少90%。

5、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正念减压训练可提高患者对发作前兆的觉察能力,减少发作频率。家庭治疗指导家属正确应对发作,避免过度保护。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心理干预需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

颞叶癫痫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闪光刺激等诱发因素。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B6、镁等营养素。发作期间需防止跌倒和舌咬伤,记录发作情况供医生参考。定期复查脑电图和血药浓度,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建议参加病友互助组织,获得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指导。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