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急性肠炎(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概述

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常与肠道感染包括肠道病毒(柯萨奇、埃可病毒)和其他病毒、细菌(如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肠念球菌)、肠阿米巴、寄生虫等;还与饮食不当、摄入过量不新鲜食物引起食物中毒;化学品和药物中毒;食物过敏有关。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腹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传染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腹泻、发热、恶心、下腹压痛 、胶冻状便、五更泻、腹痛、脂肪痢、脐腹痛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无人群限制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范存刚

Q: 出现急性肠炎怎么治疗

A:

急性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控制感染等方式治疗。急性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食物中毒、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急性肠炎患者容易出现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建议禁食或进食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低脂、低纤维的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洛哌丁胺等药物,缓解腹泻症状并调节肠道菌群。

4、控制感染

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

急性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生冷食物,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李渊

Q: 什么项目有助于确诊急性肠炎?

A:

确诊急性肠炎通常需要进行粪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等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寄生虫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或炎症。

2、血常规检查

检查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3、腹部超声检查

观察肠道壁厚度和周围组织情况,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可能。

4、结肠镜检查

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情况,必要时可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确诊后需注意饮食调理和充分休息。

李渊

Q: 怎样才能预防急性肠炎呢

A: 预防急性肠炎的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不洁饮食是急性肠炎最主要病因,尤其是小朋友,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对于凉菜,隔夜食物,最好慎用。注意饮食卫生:大家一定要避免进食腐坏变质的食物,隔夜的食物最好避免食用,或者一定要在加热后再食用。

王雪梅

Q: 急性肠炎会导致胶冻状便吗?

A:

急性肠炎可能导致胶冻状便,常见于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寄生虫感染或炎症性肠病急性发作等情况。

1、细菌性肠炎

志贺菌或沙门菌感染可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黏液,形成胶冻状便,伴随腹痛发热,需使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治疗。

2、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引发小肠绒毛损伤,黏液与未消化食物混合排出,多见于儿童,可选用消旋卡多曲、布拉氏酵母菌、锌制剂缓解症状。

3、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痢疾时溶组织内阿米巴侵蚀结肠黏膜,产生果酱样黏液便,需采用甲硝唑、双碘喹啉、巴龙霉素进行病原治疗。

4、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与肠道溃疡渗出有关,需使用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控制炎症。

出现胶冻状便需及时留取标本送检,避免摄入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应就医。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