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03次播放 时长02:39
60384次播放 时长02:22
51747次播放 时长02:45
56670次播放 时长02:25
51357次播放 时长02:32
59440次播放 时长02:22
55676次播放 时长02:29
50873次播放 时长02:55
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56228阅读
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65003阅读
Q: 原发性肝癌有什么危害
A:
原发性肝癌的危害主要包括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转移扩散和恶病质,疾病进展可能由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肝癌细胞破坏正常肝组织,导致合成代谢功能丧失,表现为黄疸、凝血障碍和低蛋白血症。治疗需结合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水飞蓟素和促肝细胞生长素。 肿瘤压迫或侵犯门静脉系统,可能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需控制出血并降低门脉压力,常用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和普萘洛尔。 肝癌易通过血行转移至肺、骨和肾上腺,转移灶可引起相应器官功能损害。针对转移灶可采用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和瑞戈非尼进行控制。 肿瘤消耗导致进行性体重下降和营养耗竭,可能与细胞因子异常分泌相关。营养支持联合甲地孕酮、沙利度胺和糖皮质激素可改善症状。 建议肝癌患者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保持高蛋白低脂饮食,避免肝毒性物质接触,及时处理并发症。1. 肝功能衰竭
2. 门静脉高压
3. 转移扩散
4. 恶病质
Q: 原发性肝癌会不会传染呢
A:
原发性肝癌不会传染。肝癌属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与肝脏慢性损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体液传播。 传染性疾病需具备病原体传播特性,而肝癌是肝细胞异常增殖所致,无病原体传播途径。 肝癌多由乙肝病毒、酒精肝等慢性肝病发展而来,这些基础疾病本身也不具备人际传播肝癌的能力。 即使肝癌患者合并乙肝等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也只是病毒而非肝癌,病毒感染者未必都会发展为肝癌。 预防肝癌应关注疫苗接种、戒酒等肝脏保护措施,无须隔离肝癌病人。 建议肝癌患者家属定期筛查乙肝抗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1、病因差异
2、致病机制
3、传播途径
4、预防重点
Q: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
A: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主要包括肝区疼痛、腹水、黄疸、恶病质等表现,病情进展多伴随肝功能严重衰竭。 肿瘤增大牵拉肝包膜导致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镇痛需采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片、羟考酮或芬太尼透皮贴剂。 门静脉高压合并低蛋白血症引发腹腔积液,表现为腹部膨隆和移动性浊音,治疗需联合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及人血白蛋白输注。 胆道受压或肝细胞广泛坏死导致皮肤巩膜黄染,伴随皮肤瘙痒,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或进行胆道支架置入。 肿瘤消耗引发极度消瘦与代谢紊乱,需通过肠内营养粉剂、甲地孕酮及生长激素改善营养状态。 晚期肝癌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疼痛控制需严格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所有治疗需在肿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1、肝区疼痛
2、腹水
3、黄疸
4、恶病质
A:
原发性肝癌不会传染给他人。原发性肝癌属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与慢性肝病、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等有关,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亲密行为传播。 原发性肝癌由肝细胞异常增殖导致,与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肝病不同,其发生机制不涉及病原体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是主要诱因,其他因素包括黄曲霉毒素暴露、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慢性肝损伤。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遗传代谢缺陷有关,但需明确这种风险属于遗传而非传染。 建议共同筛查乙肝抗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如剃须刀,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 配偶应关注自身肝脏健康,接种乙肝疫苗,控制饮酒,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或肝区疼痛及时就医检查。1、非传染性疾病
2、主要致病因素
3、遗传易感性
4、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