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19次播放 时长03:16
133364次播放 时长02:51
64855次播放 时长02:03
56376次播放 时长02:06
58708次播放 时长02:27
54220次播放 时长02:05
51018次播放 时长02:23
63722次播放 时长02:09
Q: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A: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状发展通常表现为早期乏力寒战、进展期持续高热、恢复期呼吸道症状加重。 发病初期出现突发寒战、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伴随咽喉干痒或鼻塞。 体温迅速升高至39-40摄氏度,伴有明显头痛、眼球后疼痛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可能出现面部潮红。 病程第2-3天出现干咳、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咳嗽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儿童患者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成人可能出现轻微食欲不振。 流感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食物,高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症状
3、呼吸道症状
4、消化系统表现
Q: 什么是小儿流行性感冒
A:
小儿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小儿流感主要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快,易引发大规模流行。 病毒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感染。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且症状较重。 可能引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建议家长在流感高发季节注意儿童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1、病毒类型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4、并发症
Q: 得了流行性感冒怎么治疗
A:
流行性感冒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流行性感冒通常由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合并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 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效果最佳,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1-2天。 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咳嗽剧烈可选用右美沙芬,鼻塞可用伪麻黄碱缓解症状。 流感可能继发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持续高热、脓痰等症状时需考虑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 流感季节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重症表现需及时就医。1、一般治疗
2、抗病毒治疗
3、对症治疗
4、预防继发感染
Q: 春季流行性感冒是何原因
A:
春季流行性感冒可能由免疫力下降、接触传染源、病毒变异、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疫苗接种、药物干预、隔离防护、增强体质等方式预防。 春季气温变化大易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表现为易疲劳、反复感染。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避免过度劳累。 人群密集场所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常伴随打喷嚏、咽痛症状。需佩戴口罩并勤洗手,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 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漂移,可能引发高热、肌肉酸痛。每年需接种更新疫苗,临床可用帕拉米韦、玛巴洛沙韦进行针对性治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易出现肺炎等重症,与气道防御功能受损有关。建议控制原发病,必要时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提前接种流感疫苗。1、免疫力下降
2、接触传染源
3、病毒变异
4、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