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什么疾病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和代谢废物潴留。慢性肾衰竭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病、梗阻性肾病等因素引起,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四个阶段。
1、病因机制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高血压肾损害则因持续高压造成肾小动脉硬化,肾单位逐渐缺血坏死。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相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缓慢恶化。
2、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仅出现夜尿增多、乏力等非特异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贫血、食欲减退、皮肤瘙痒。进入尿毒症期后可能出现胸闷气促、意识障碍等全身多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
3、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检测、尿常规、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但晚期患者通常无须进行。需注意与急性肾损伤鉴别,后者起病急骤且可能有可逆因素。
4、治疗原则
治疗包括控制原发病、延缓肾功能恶化和管理并发症。常用药物有缬沙坦胶囊、非洛地平缓释片等控制血压,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纠正贫血。终末期需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
5、日常管理
患者需限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肾功能指标,保持适度运动。注意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减少疾病急性加重风险。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严格遵医嘱用药和饮食控制。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出现水肿加重、呼吸困难等紧急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知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