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病因病理有哪些方面?
脑血栓的病因病理主要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成分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等方面。脑血栓是脑动脉因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血流中断,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的病理过程。
1、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作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聚集并启动凝血 cascade。血管炎、放射线损伤等也可直接破坏内皮完整性。受损部位易形成血栓核心,逐步发展为脑动脉闭塞。临床需控制基础疾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血液成分异常
高脂血症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沉积,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功能亢进,以及遗传性抗凝血酶III缺乏等凝血因子异常,均会增加血液高凝状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血液黏稠度升高,微循环阻力增大。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
3、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房颤动时左心房内血流淤滞形成涡流,易在心耳部位产生附壁血栓;严重脱水或休克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脑灌注压下降,血流缓慢促进血栓形成。此类情况需纠正心律失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房颤患者可服用利伐沙班片预防栓塞。
4、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或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终形成闭塞性血栓。斑块内炎症反应加速病变进展,常见于长期吸烟、肥胖人群。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降血小板聚集,并强化降脂治疗延缓斑块进展。
5、心源性栓塞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心肌梗死后心室壁血栓形成、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等,均可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栓塞。这类血栓体积较大,常阻塞大脑中动脉主干。预防需针对原发心脏疾病治疗,高危患者需长期服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抗凝。
脑血栓患者日常需严格监测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避免久坐不动。急性期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语言障碍者需配合言语治疗。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凝血指标,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用药信息,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前兆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