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三个是怎么分期的

2025-09-09 20:11:03

妊娠期高血压可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三期。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子痫前期是在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蛋白尿或器官功能损害;子痫则是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明原因抽搐。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这类患者通常无蛋白尿,血压在产后12周内可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增加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控制血压。

子痫前期除血压升高外,还伴有蛋白尿或器官功能损害。蛋白尿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3克,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器官功能损害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肺水肿或神经系统症状。子痫前期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密切监测母胎情况,必要时终止妊娠。治疗上除降压外,还需预防抽搐,常用硫酸镁注射液。

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的阶段,表现为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明原因抽搐。抽搐可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母婴。子痫患者需立即住院治疗,首要目标是控制抽搐、降低血压,并尽快终止妊娠。治疗上需使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和治疗抽搐,同时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子痫可导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产妇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高度重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饮食上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肉、豆制品等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如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产后仍需继续监测血压至产后12周,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需长期随访管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