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液化是什么
子宫肌瘤液化是指子宫肌瘤内部发生坏死、液化的病理改变,通常由肌瘤体积增大导致血供不足引起。子宫肌瘤液化可能表现为下腹坠胀、异常阴道流血、压迫症状等,需通过超声或核磁共振确诊。
1、血供不足
子宫肌瘤快速生长时,中心部位可能因血供不足发生缺血性坏死,逐渐液化形成囊性变。这种情况多见于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瘤,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隐痛或经期延长。确诊后若症状轻微可定期复查,若伴随严重贫血或压迫症状,需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2、激素水平波动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肌瘤退行性变,部分组织液化坏死。此类患者常见月经量突然减少但持续时间延长,超声检查可见肌瘤内部不规则无回声区。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或亮丙瑞林注射液缩小肌瘤体积,必要时行腹腔镜手术。
3、继发感染
黏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口时可能继发感染,导致局部化脓性液化。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脓性分泌物伴恶臭,妇科检查可见肌瘤表面溃烂。需先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再行宫腔镜肌瘤电切术。
4、妊娠期改变
妊娠期子宫血流重新分布可能使原有肌瘤发生红色变性,部分病例会进展为液化。表现为突发性下腹剧痛伴子宫压痛,超声显示肌瘤内部回声混杂。多数采取保守治疗,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严重者需终止妊娠。
5、罕见肉瘤变
极少数情况下肌瘤液化可能是平滑肌肉瘤的早期表现,核磁共振可见液化区边缘不规则强化。患者常有短期内肌瘤迅速增大史,肿瘤标志物CA125可能升高。确诊需病理活检,治疗需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放化疗。
确诊子宫肌瘤液化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就诊。日常可适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保持会阴清洁降低感染风险。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警惕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