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后跟疼怎么办
糖尿病脚后跟疼可通过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使用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糖尿病脚后跟疼通常由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液循环障碍、足部感染、骨质病变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和血管损伤,引发脚后跟疼痛。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日常需避免高糖饮食,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2、改善血液循环
糖尿病易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可通过戒烟、控制血压血脂、穿戴减压鞋垫、每日温水泡脚促进循环。医生可能开具西洛他唑片、贝前列素钠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3、使用药物
神经性疼痛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营养神经,或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神经痛。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4、物理治疗
超声治疗、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跟骨骨刺引起的疼痛可采用冲击波治疗。每日进行足部按摩和踝泵运动,增强肌肉力量,但需避免过度按压疼痛部位。
5、手术治疗
严重跟腱炎或顽固性溃疡可能需跟腱延长术、清创术等。跟骨畸形者可考虑截骨矫形术。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预防伤口感染,使用减压支具辅助康复。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后跟疼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透气棉袜和足弓支撑鞋,避免赤脚行走。洗澡水温不超过37℃,修剪指甲要平直勿过短。发现红肿、破溃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挑破水泡或使用偏方敷贴。长期血糖达标是预防足部并发症的关键,建议每3个月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和足底压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