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异毒株拉姆达危害再升级?或可逃避中和抗体

8月3日,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生物开放获取预印平台(BIORXIV)上发表文章称,新型冠状病毒的拉姆达(λ)变异株不仅传染性强,还可能躲避中和抗体。
2020年8月,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变异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 lambda”自从在秘鲁发现后,这种病毒迅速传播。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关注变种(voi)。该病毒已蔓延至30多个国家,尤其是南美洲,在秘鲁约81% 的新增病例和智利约三分之一的新增病例中都有该病毒。6月25日,英格兰公共卫生部门报告了6例 lambda 变异体,都与海外旅行有关。
然而,拉姆达的病毒学和进化特征仍然未知。先前的研究表明,拉姆达携带一些可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突变。
在这项新研究中,东京大学和日本大坂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lambda 变异体中的 spike 蛋白具有高度传染性,而高传染性的“罪魁祸首”是该病毒的 t61和 l452q 两个突变,这两个突变都改变了突变体与 ace2受体结合的性质。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项研究至今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但可以确认的是,被变异病毒感染的细胞活性不亚于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毒株——Delta变异病毒。
研究还指出,RSYLTPGD246-253N、L452Q和F490S突变Ramda突变体可以对抗免疫力。
根据拉丁美洲学会最近的一份报告,RSYLTPGD246-253N也被称为“安第斯突变”。为了中和带有这种突变的病毒变体,需要产生比其他毒株多约1.5倍的抗体。这是因为N端结构域的基因编码序列大部分消失,抗体通常与可能在该位置进入细胞的刺突蛋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