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并非都会发展成肝硬化 肝腹水转变成肝硬化有关键因素

肝硬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病,如果肝硬化患者不注意治疗,很容易沿着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趋势恶化,如果肝硬化出现腹水,治疗难度就会相应增加。许多患者在早期肝硬化时不知道,发展成肝硬化腹水才发病,肝硬化腹水还能治好吗?据专家介绍,肝硬化腹水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恢复,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主要有8种方法,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法。
治疗肝硬化腹水的8种方法:
1.保肝治疗:首次出现腹水或少量腹水者,卧床休息,注意低盐饮食(每天盐量2~4g)。适当限制水的摄取量(每日供水量约为1~1.5L)。合理营养,加强肝脏保护治疗,经常检查肝功、肾功和血电解质,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适量补充白蛋白、血浆,使部分腹水消失。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以胃苓汤(平胃散加四反散即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白术.泽泻.猪苓.茯苓)为主药,单味药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等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无明显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在中度以上的腹水中加入中药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药物治疗:通过休息.限盐等措施疗效不明显者,应考虑使用利尿剂,促使水钠排出,减少腹水。常用的有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因为腹水的发生与血浆中醛固酮水平有关,而安体舒通能够竞争性抑制醛固酮对水钠的潴留作用,增加肾脏对钠的排出而起利尿作用,所以常把安体舒通作为首选药物治疗腹水。
排钾利尿药有速尿.丁脲胺.利尿酸等,可抑制肾脏对钠.氯的吸收,同时排出钾,利尿作用强大,服用30分钟即产生作用。如双氢克尿塞,是中等强度的利尿药,同时促进钾排出。利尿剂的应用先少量再逐渐增加量,先单一用药再联合用药。
4.排放腹水疗法:通过腹腔穿刺,将腹水放出。为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往多采用小量放液,近年研究表明,大量放腹水加静脉输注适当剂量白蛋白,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显着。肝硬化腹水是肝病恶化最严重的时期,同样也是危害最大的时期,因此患者们子啊生活中要做好日常保健,注意生活细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腹水呢!接下来的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肝硬化腹水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5.自体腹水浓缩静脉回输疗法:采用特殊装置,将腹水抽出后,经处理及浓缩,然后输给患者。优点是克服了单纯放入腹水丢失蛋白。缺点是多次腹穿,增加感染机会,容易发生细菌性腹膜炎等。
6.胸导管分流术:肝淋巴液增多是腹水产生的原因之一,利用手术使胸导管与颈内静脉一致,加速淋巴液排泄,促进腹水消失。
7.颈静脉肝内体静脉分流术(TIPSS):本方法利用介入放射技术在肝内建立分流通道,降低门脉压力,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顽固腹水患者的有效方法。
8.腹腔-颈静脉转流术:采用特制装置,利用腹腔压力和中心静脉压差,使腹水沿管道流入颈静脉,临床治疗顽固腹水。
肝硬化患者应注意预防肝硬化腹水,积极治疗肝病,防止肝腹水发生,肝硬化腹水发生时,不必太紧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同样可以恢复健康。其实,肝硬化腹水并不是肝硬化的必经之路,那么肝硬化腹水一般是怎么产生的呢?
肝硬化腹水发病原因:
1.门脉增高
肝病专家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高压,在血管内介质的作用下,小肠毛细血管压力上升。此外,组织液的回收减少,流入腹腔,引起肝腹水的发生。门静脉上升的患者虚弱无力,牙龈出血,尿少。检查时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凝血机制障碍。
2.醛固酮增多
肝腹水常见的发病原因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醛固酮是肝脏内灭活代谢的物质,会因肝功能受损导致灭火不足。这样,抗利尿素增加,钠和水停留在体内,形成腹水。醛固酮增多,人们难以察觉,只有定期检查才能发现病情。
3.低蛋白血症
肝脏的吸收功能和合成功能下降,体内白蛋白合成下降,低蛋白血症。血液中白蛋白含量低,组织浓度下降,影响细胞渗透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组织液流入腹腔形成肝腹水。
通过以上关于肝腹水发病原因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肝硬化腹水时是如何发生的,如果肝硬化患者能够进行正规的治疗,完全可以避免肝腹水的发生,对于肝病患者来说,积极坚持正规的治疗才是根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