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烂脚离死不远是真的吗?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保健

糖尿病烂脚离死不远是真的吗?糖尿病足烂脚会不会死亡,这个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答案是会的,如果说糖尿病足出现了坏疽,发生了蜂窝织炎,引起全身的脓毒血症,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脚部的伤口没有护理,全身没有用抗生素,病变发展迅猛的话,是会引起患者死亡的,一定要引起大家的充分重视,但是如果我们进行早期的干预,第一个坏疽的地方进行换药,局部敷以杀灭微生物的细菌,微生物的药物,全身用足够剂量和强效的抗生素,能够控制全身的脓毒血症,避免患者死亡的。
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脚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脚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
病人和医生往往只注重糖尿病脚溃疡,因为它可能导致截肢的可怕结局,而对神经性小损害不注意,但它们更常见而且能引起脚功能损害,而这些损害通过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的。
二、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
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2、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的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
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
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三、糖尿病足的治疗
DF的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极大地减少相关的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糖尿病足的治疗控制好血糖是基础,另外应针对周围血管病变做专科治疗,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六位一体给药途径治疗,口服中药活血通脉,改善微循环,静脉输液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纠正代谢紊乱,
配合血管内灌注、足浴熏蒸等治疗。
1、一般治疗
(1)支持对症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减轻体重、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2)严格控制血糖,胰岛素以应用肢为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3)局部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引流,常规消毒换药等。(4)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以及防止来自外部的损伤。
2、抗感染
DF感染后的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链球菌、肠球菌、肠杆菌和厌氧菌等。入院后尽早取病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先用常用抗生素治疗,待培养结果后改用有效抗生素,此外还需加用抗厌氧菌药。
3、缺血性足溃疡的治疗
(1)对于血管病变不是非常严重或没有手术指征者,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使用扩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654-2及活血化瘀中药,如灯盏花素、参脉等。(2)对于血管病变严重者,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应行血管血管重建术。水肿、抗炎、保持肉芽新鲜、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对迁延不愈的难治性坏疽、糖尿病足、褥疮有明显疗效。
4、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
4.1改变足部异常应力90%的神经性溃疡可通过合理的保守治疗而愈合。处理关键是减轻原发病造成的压力,通过足部压力计了解压力分布,然后利用特殊矫形鞋子或矫形器来改变患者足部压力。
4.2改善神经功能可用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神经细胞核酸及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再生髓鞘形成。
4.3覆盖敷料敷料可防止伤口进一步受损,减少感染的危险,保持伤口愈合,理想的环境。可选择抗生素稀释液、维生素混合液、贝复济、近远堂特效褥疮散温敷。
七、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原则
在糖尿病确诊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应作为一项预防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长期任务,使患者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并仔细护理和预防足部可能发生的病变。因此要做到:
1、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