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医药深入基层惠百姓

“
……
原来这些看西医的病,现在都改为看中医了。
”
在重庆垫江县中医院内,
78
岁的骨质疏松患者张淑琼已接受针灸治疗近一个月。她告诉记者,中医已成为当地大部分群众看病首选的治疗方式。
2013
年
7
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重庆垫江县成为
“
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
”
。作为全国第五家、首个县级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地,垫江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
为了加快当地中医药事业发展,垫江先后投入近亿元改善该县中
医院
基础设施,每年投入
5000
万元支持国家
中医药
综合改革试验县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
目前,垫江已建成了规范的县、乡、村三级中药煎药室和中药房,中医药应用在乡镇、村级(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建成
5
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
30
多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
88
种,熟练运用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
16
项。
“
这为促进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
”
垫江县县长梅时雨认为。
“
十二五
”
卫生规划中提出
“
要努力使县域的病人
90%
不出县
”
,这一目标在垫江已连续
4
年实现。垫江县卫计委主任刘卫东告诉记者,这是垫江
“
中西医并重
”
的结果。
垫江一直把发挥中医特色作为发展中医药的首要任务。中医院和西医院实行差异化发展,保证中医特色。与此同时,医院对中医、中药的使用,相对西医有更好的激励机制。当地在医生绩效分配时单列绩效,激励使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此外,每年在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时,单列中医项目预算分配。提升中医药服务量,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缓解医保基金紧张。
在此前提下,当地百姓平均住院床日缩短两天,就诊费用增幅下降
6%
。
“
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
刘卫东说,
2015
年,该县共接收门诊病人
122
万人次,中医门诊病人占总数的
40%
,开具的中医药处方占总处方量的
37%
。中医参与治疗率达
83.5%
,中医药服务总体满意率达
93%
以上。
人才
培养是垫江县
中医
药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作为西部地区惟一拥有两个
“
三甲
”
医院的县,垫江拥有一批业务精湛、技术全面的高层次医疗领军人才。如何推进中医药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其发展路上的瓶颈问题。
刘卫东告诉记者,针对人才
“
头大尾小
”
的布局现状,当地通过完善青年骨干医师派出制度、改进人才招聘方式、积极争取人员补助等措施,建立起
“
专家走基层,基层进高校
”
的长效机制,培训一批中医药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骨干师资。当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36.2%
为中医药技术人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垫江已派出
28
位县级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到乡镇、社区进行医疗巡诊,并选拔
20
余位乡镇卫生院专技人员到医药高等院校脱产学习一年,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
中医药在乡镇很受欢迎,价格便宜是其一,重要的是疗效好副作用小。
”
垫江县中医院院长刘明怀告诉记者,自当地大力发展中
医药
以来,不仅能满足当地群众看病需要,还吸引了临近四川、贵州的县市患者就医。针灸、穴位注射、小针刀、枝川液疗法、骶管冲击疗法、三联一体疗法等特色治疗,深受患者欢迎。
刘卫东告诉记者,垫江下一步将探索中医网络平台建设,将中医知识理论在卫生系统全覆盖,同时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工作,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