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大妈突发高钠血症,医生斥责:夏天来了,这4件事别再犯傻

夏天阳光炙热,一位65岁的阿姨因为严重脱水被送进急诊室,检查发现血液钠离子浓度严重超标。这种情况在高温天气并不少见,但完全可以避免。来看看哪些夏季养生误区正在悄悄威胁健康。
一、高温天最危险的4个习惯
1、盲目追求"多出汗"
有些中老年人刻意在正午暴走,认为出汗能排毒。实际上夏季汗液蒸发过快,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锻炼,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钾、钠的饮品。
2、把冰镇饮料当水喝
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会刺激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更严重的是,甜饮料会加速电解质流失。常温的淡盐水、绿豆汤才是明智选择。
3、空调温度调得过低
从40℃的室外突然进入20℃的空调房,温差过大会引发血管痉挛。建议空调温度保持在26-28℃,进出空调环境时在过渡区稍作停留。
4、冲冷水澡降温
体表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可能引发血压骤升。正确做法是用略低于体温的温水洗澡,既能降温又不会刺激心血管系统。
二、中老年人夏季必备防护措施
1、外出做好时间管理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戴宽檐帽,选择浅色棉质衣物,随身携带小风扇或喷雾瓶。
2、科学补充电解质
自制防暑饮品:每500毫升温水加1克盐、5克白糖、10毫升柠檬汁。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水又能维持电解质平衡。
3、注意观察身体信号
头晕、恶心、肌肉痉挛都是中暑前兆。发现异常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领,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处皮肤。
4、药物存放要当心
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避免贴身携带,高温会降低药效。建议放在随身小包的内层,避免阳光直射。
三、这些传言千万别信
1、"心脑血管患者夏天可以停药"
血压季节性波动不等于疾病痊愈,擅自停药风险极大。应该遵医嘱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2、"夏天要大量喝凉茶"
多数凉茶性寒,过量饮用会损伤脾胃。湿热体质者每周饮用2-3次即可,阳虚体质更应谨慎。
3、"出汗多就不用担心水肿"
夏季隐性脱水更危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建议睡前观察脚踝是否浮肿,晨起检查眼睑有无肿胀。
特别提醒有慢性病的长辈们,夏季体检要增加电解质检查项目。记住一个原则:越是炎热的时候,越要吃得清淡、睡得充足、动得适度。做好这些细节,就能平安度过漫漫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