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雨水,湿气最重的30天到了,多吃3种食物,清热祛湿解救脾胃

下周雨水节气一到,空气都能拧出水来!这种黏糊糊的天气里,连呼吸都感觉带着湿气,更别提有多难受了。衣服晾不干、被子潮乎乎就算了,关键是整个人都变得沉重乏力,像被泡发的海带一样软趴趴的。别急,老祖宗传下来的祛湿妙招,可比除湿机管用多了!
一、湿气最爱的3个"重灾区"
1、舌苔厚腻像刷了层白漆
早上刷牙时照照舌头,如果边缘有齿痕、表面铺着厚厚的舌苔,那就是湿气在作怪。这种黏腻感会让人食欲下降,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
2、头发洗完半天就出油
明明刚洗过头,不到半天刘海就变成"条形码",头皮还痒得难受。这不是洗发水的问题,是体内湿气透过毛孔在往外冒。
3、小腿一按一个坑
下午腿肚子发胀,手指按下去回弹很慢,严重时连袜子口都会勒出印子。这种水肿型肥胖,多半是水湿困脾的表现。
二、3种祛湿明星食材
1、薏米:天然"脱水机"
这个长得像迷你珍珠的谷物,祛湿能力堪称五谷之首。建议用铁锅小火炒到微黄,祛寒性又不伤脾胃。煮粥时抓把炒薏米,或者打成粉冲水喝,连喝一周就能感觉身体变轻盈。
含水量高达96%的冬瓜,偏偏最会排水。连皮带籽煮汤效果最好,加点海米或干贝提鲜。怕寒的人可以放两片生姜,既能中和寒性又增强发汗效果。
3、赤小豆:红色"小消防员"
不是普通的红豆,是细长形的药用赤小豆。和鲤鱼炖汤是经典搭配,但更简单的做法是用保温杯焖泡:睡前放20粒赤小豆,加开水焖一夜,第二天清晨空腹喝。
三、祛湿黄金时间表
1、辰时(7-9点)喝粥
此时胃经当令,一碗薏米山药粥既能护胃又利湿。粥要熬出米油,趁温热慢慢喝,给脾胃充足的启动时间。
2、午时(11-13点)吃姜
正午阳气最旺时吃两片醋泡姜,能借天时发散湿气。注意要去皮切片,用米醋浸泡三天以上,每天不超过三片。
3、酉时(17-19点)泡脚
肾经活跃时段,用50克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水位要没过三阴交穴位。泡到后背微微发汗就停,千万别大汗淋漓。
四、这些习惯在偷偷招湿气
1、洗完头不吹干就睡觉
湿发睡觉等于给湿气开大门,尤其要避免晚上9点后洗头。如果必须洗,一定要用热风吹干发根。
2、把水果当饭吃
西瓜、芒果等寒凉水果会加重脾湿,每天控制在200克以内。最好在上午阳气足的时候吃,别放在晚餐后当宵夜。
3、久坐不动玩手机
每小时要站起来活动3分钟,做做"踩水车"动作:坐着交替抬腿,模仿蹬自行车,能刺激脾经穴位。
最近门诊遇到个姑娘,坚持喝赤小豆水+午时吃姜,两周后舌苔就变薄了,连顽固的口臭都消失了。记住祛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像拧湿毛巾要反复多次才能拧干。趁着雨水节气,选对方法跟湿气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