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大国”日本迟迟未研发出新冠疫苗 疑似未得到国家支持

日本新冠疫苗接种的时间晚、进展慢,一大原因是日本至今没有研发出自己的疫苗。给人印象是“制药大国”的日本,在疫苗研发能力方面却未能得到国家系统性金融支持。
事实上,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疫苗水平都比较高,并向美国等国提供技术。但由于一些不良反应,接受到了很多诉讼。面对这些诉讼,东京高等法院做出了国家赔偿的裁决。从那时起,日本政府为引进国外疫苗设立了一个复杂的审批程序。在1993年至2007年的15年期间,只引进了两种新疫苗。从那以后,日本的疫苗研发也失去了国家的系统支持。
然而,2013年又发生了一起疫苗接种事故。日本政府宣布,将为261万名小学六年级至高中一年级的女生免费接种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二价和四价宫颈癌(HPV)疫苗。但是两个月之内,严重副作用的报道急剧增加,甚至导致几个女孩残疾。虽然卫生福利部认为严重副作用与疫苗的关系不清楚,但他们仍然决定暂停推广疫苗接种(即不鼓励),但人们仍然可以自愿要求接种疫苗。此案至今仍未宣判。目前对于日本社会女性的HPV疫苗接种率降到了1%。
由于有前车之鉴,以及可能面临的巨额赔款(对死者的赔偿高达4210万日元/人),日本政府对于疫苗的副作用非常关注,同时对于疫苗的认证制度也很严格,所以新型疫苗在日本的导入速度很慢。在西方各国中日本被称为“疫苗落后国”。
所以日本新冠疫苗接种速度慢,主因是自己没有研发出疫苗,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另外就是对于疫苗副作用的忌惮,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