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胃药

博禾精选结果

儿童胃药有哪些

儿童胃药主要有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铝碳酸镁咀嚼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健胃消食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因选择使用。

1、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适用于儿童急慢性腹泻引起的胃肠不适,通过吸附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发挥作用。该药物对轮状病毒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引起的胃部症状有缓解效果,使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避免影响药效。常见剂型包括蒙脱石散剂、蒙脱石混悬液。

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用于调节儿童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腹胀、消化不良,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该药物含活菌成分,需用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常见剂型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剂。

3、铝碳酸镁咀嚼片

铝碳酸镁咀嚼片适用于儿童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引起的胃痛反酸,通过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使用时需咀嚼后咽下,6岁以下儿童应在家长监督下服用,常见剂型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铝碳酸镁混悬液。

4、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改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伴随的胃部不适,通过补充益生菌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需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服,建议饭后温水送服,常见剂型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

5、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片用于儿童饮食积滞引起的胃胀、食欲不振,含山楂、麦芽等成分帮助消化。该药物属于中成药,3岁以下儿童用量需遵医嘱,常见剂型包括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口服液。

儿童胃肠疾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培养规律进食习惯。若服药后出现皮疹、腹泻加重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对于反复发作的胃部不适,建议完善便常规、胃镜检查明确病因。

消化内科前两周得了胃炎,吃了胃药,全身发黄怎么了?

陈国栋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全身发黄可能与胃炎用药后的胆汁淤积、药物性肝损伤或合并肝胆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急性肝炎、胆管梗阻、溶血性贫血、胆囊炎等。建议立即就医检查肝功能、胆红素及腹部超声,排查肝胆系统病变。

1、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胃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引起胆汁排泄异常,导致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可能伴随乏力恶心。需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必要时静脉输注腺苷蛋氨酸改善黄疸。

2、急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可引发肝细胞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造成全身黄染。常伴食欲减退、肝区隐痛,严重者出现陶土样便。需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水飞蓟宾胶囊修复肝细胞,联苯双酯滴丸降低转氨酶。

3、胆管梗阻

胆总管结石或胰头肿瘤压迫可导致梗阻性黄疸,皮肤呈暗黄色伴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超声可见胆管扩张。需行ERCP取石或支架置入,术前可服用消炎利胆片缓解症状,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感染。

4、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使间接胆红素升高,表现为柠檬色黄染伴贫血。可能有酱油色尿,实验室检查网织红细胞增高。需停用可疑药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溶血,补充叶酸片促进造血,严重时输注洗涤红细胞。

5、胆囊炎发作

胆囊炎症影响胆汁排放会引起轻度黄疸,多伴右上腹绞痛、发热。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可静脉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口服胆舒胶囊利胆消炎。

出现黄疸需立即暂停所有非必要药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胆负担。每日监测皮肤黄染程度及尿液颜色变化,记录体温和腹痛情况。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馒头等低脂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肝脏代谢压力,就医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肝利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