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预防花粉过敏

发布时间:2024-12-3131次播放

视频内容:

花粉过敏一般指花粉症。一般可以通过关紧门窗、减少外出、备好防护物、加强个人卫生、加强锻炼等方法预防花粉症。

1.关紧门窗:花粉症的发病机制与基因密切相关,一般可以通过隔绝花粉环境预防。在室内应关紧门窗,防止花粉随空气进入室内,引起过敏反应。

2.减少外出:春夏季节百花齐放,空气中的花粉浓度会进一步提高,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明显提升,此时应该减少外出,降低发病的可能性。

3.备好防护物:外出应戴口罩、护目镜,或使用花粉阻隔剂,避免接触花粉。常见的花粉阻隔剂有油膏状阻隔剂和粉状阻隔剂,主要作用于鼻黏膜上,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在一定程度上隔断花粉环境。

4.加强个人卫生: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卫生,特别是外出归家后,应及时洗脸、换衣,避免衣服上携带的花粉进入室内,破坏原本的非花粉环境。

5.加强锻炼:加强锻炼可以提高个人体质,增强其免疫力,一定程度上防止因过敏反应导致身体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建议平时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寒冷的食物,如螺蛳粉、冰激凌等。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少熬夜,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50
不会让人过敏的花有哪些
由于个体差异,不会让人过敏的花一般没有,不容易让人过敏的花有桃花、秋海棠、山茶花、仙人掌花、三角梅等。1.桃花:桃花属于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授粉,其花粉较少,且不易飘散到空气中,但若是对桃花或者桃树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也不宜接触此花。2.秋海棠:秋海棠花粉较少,且秋海棠色彩鲜艳、花形多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秋海棠受到很多花粉症患者的青睐。3.山茶花:山茶花因其雌雄同株,授粉时花粉不容易四散,且花粉较少,因此对于想要养花的花粉症患者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4.仙人掌花:仙人掌多生长于干旱地区,其茎节肥厚而花朵较小,且一般三到十年开一次花,因此引发花粉症患者过敏的几率较小。5.三角梅:三角梅的花实际上是由三片苞片围绕的管状小白花,真正意义上的花朵特别小,产生的花朵很少,不易对花粉症患者造成过敏刺激。花粉性患者尽量隔绝花粉环境,对于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花卉,也要谨慎接触,做好防护措施。如果想要观赏花卉,可以用玻璃隔层阻断花粉空间或者去除花粉,例如永生花、干花等。
01:47
花粉过敏用什么药好
花粉过敏一般指花粉症。花粉症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醋酸氟轻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维生素C片等药比较好。1.色甘酸钠滴眼液:针对花粉症患者出现的眼干、眼痒、眼红等眼部过敏反应,可以将色甘酸钠滴眼液滴入眼中缓解过敏症状。2.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花粉症患者如果出现鼻子干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可以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3.醋酸氟轻松乳膏:醋酸氟轻松乳膏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花粉症引起的变异性皮炎。4.氢化可的松乳膏:患花粉症的孕妇,如果在患病期间出现过敏性丘疹、过敏性湿疹等症状,可以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5.维生素C片:花粉症患者在患病期间适当使用维生素C片,可以起到加速免疫系统功能修复、改善过敏反应症状的作用。建议花粉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平时尽量远离花粉环境,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如跑步、游泳、打羽毛球等。
有花粉症怎么办
如果过多接触花粉,患有花粉症患者,首先要减除外出次数,避免频繁性接触过敏原而导致病情加重。另外,及时清洗面部,鼻腔以及更换衣服,将身上的花粉洗掉。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反复发作者,则适宜于进行抗过敏治疗以及脱敏治疗,将病情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花粉症有哪些症状
花粉症相关症状主要以上呼吸道过敏症状、下呼吸道过敏症状以及其他相关过敏症状为主。上呼吸道过敏症状主要体现于鼻部和咽喉部症状;下呼吸道过敏症状主要为:咳嗽、哮喘、胸闷、痰多等。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患者还会出现眼睛、皮肤等部位相关症状。
花粉症怎么缓解
花粉症缓解方法较多,当患者出现皮肤过敏性症状时,可选择冰镇冷敷缓解。也可选择饮用蜂蜜、经常性食用高维生素C食物补充维生素或者是喝酸奶增强抵抗力,缓解局部或其他全身性症状。而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则可以选择淡盐水清洗鼻腔改善病症。
得了花粉症能治好吗
花粉症属于常见病症,所以具有易反复发作特点,但是还是能够完全治好。治疗花粉症可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方法改善局部症状,促进病情恢复,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花粉症吃什么好
花粉症患者可以食用三子芝核粥、三黑汁、芦根鱼腥草饮、豆腐菊花羹等食疗,减缓在发病期间各种症状。有利于病情恢复。但是,每种食疗方法都有起特定功效与适宜人群。患者可结合自身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法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