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9-0989353次播放

视频内容:

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并不针对某一种疾病。以下情况可以出现单核细胞的绝对值偏高:

一,最常见的是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可以看到单核细胞的比例偏高。

二,一部分放化疗的病人,在血象由低点向正常恢复的时候,也往往见到单核细胞比值一过性的偏高。

三,很多的药物、剧烈的运动也能引起单核细胞的比值偏高。

四,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或者慢性白血病也能引起单核细胞比值的升高。这部分升高单核细胞,往往是病理性的单核细胞。

所以建议大家发现单核细胞长期的升高,到医院血液科就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造血功能差如何治疗
一般的老百姓说造血功能差,往往是指病人出现了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而在临床上,出现这些血细胞的减少,和造血功能差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临床上所说的造血功能的减退,指的是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代表的骨髓衰竭性疾病。而日常所说的造血功能差,往往是因为病人造血原料的缺乏导致的贫血,或者白细胞、血小板的同步的降低。造血原料的缺乏,最常见的还是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充铁、补充叶酸、补充维生素B1、B12,补铁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食用一些猪肝、猪血这些食物,里面含的动物性铁比较丰富,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叶酸这类的微量元素,在谷物、水果中含量比较丰富。维生素B12在动物的内脏中含量比较丰富。所以通过食补来提高造血功能,可以适当的增加上述膳食的摄入。
语音时长 01:04

2021-12-30

85728次收听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偏低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偏低,一般没有肯定的临床意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指骨髓中造出的血小板释放入血以后,看体积分布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之内。如果血小板体积越均匀,大小越一样,分布宽度越低。常见的引起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的疾病,多数都是一些克隆性的血液系统的疾病,比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者是骨髓纤维化,这些血液系统的克隆性的疾病,单一克隆制造的血小板,血小板的大小往往更均匀,就会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轻度的降低。但是这些分布宽度的变化和血小板计数比较,血小板计数还是具有很明确的临床的意义,在血常规的检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临床上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还需要综合血小板计数和其他血常规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所以出现了血小板分布宽度的降低大家不用太紧张,建议到血液科咨询血液科的大夫,根据血常规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83508次收听

白细胞太低会得哪些病
白细胞降低并不针对于某一种疾病,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白细胞严重的降低,最常见的是:第一,可以很容易想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可以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严重降低;再一个,白血病患者特别是低增生性白血病患者,可以外周血白细胞不同程度减少,还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通过手工分类的方法可以看到外周血出现了原始或幼稚的白细胞。第三种常见情况是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脾功能亢进导致脾脏吞噬,血细胞的速度加快引起白细胞减少。除此之外,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继发白细胞的减少,常见的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也可以继发白细胞的减少。
语音时长 00:43

2021-12-30

89587次收听

血常规c反应蛋白偏高什么原因
血常规检查中有C反应蛋白这个指标,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偏高时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系。第一,急性炎症反应,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此时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等病原菌侵入人体以后,会引起急性感染,感染后6小时左右C反应蛋白就开始升高,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很高,特异性差,在感染后48小时内可达高峰,随着治疗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后C反应蛋白量会快速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往往提示处于急性感染期。第二,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和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关系,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这些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第三,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是肿瘤相关疾病造成的,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需要结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可能的病因。第四,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能会引起C反应蛋白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冠心病或者脑梗死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也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在临床上C反应蛋白升高和疾病诊断有关,此外C反应蛋白的定量检查,对于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语音时长 01:41

2021-12-30

74462次收听

01:39
血小板总数偏高的原因
血小板总数偏高的原因比较多,临床上分为两大类,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计数升高。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升高,常见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一些慢性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可以引起血小板计数的升高。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确定综合的治疗方案。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一些急性的创伤、炎症,在应激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增加。一些非血液系统的肿瘤,比如一些肺癌等,也可以引起血小板计数的升高。
01:37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构成机体免疫屏障的重要细胞之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50%~75%。中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此外,一些继发的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白血病、炎症状态及应激状态也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放化疗所导致的白细胞损伤。此外,一些肝病引起的脾功能亢进,其他系统疾病,长期慢性疾病,也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01:45
白细胞偏低怎么治疗
白细胞偏低需要根据病人具体的病因和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过性白细胞轻度降低,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自然恢复即可。严重的降低特别是白细胞计数降到了2.0×109以下,建议病人到血液科就诊确定原因。很多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的疾病,包括很多药物,都能引起白细胞的减少。轻度的减少,有很多口服的中西药物可以温和的提升白细胞的水平。如果白细胞严重的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小于0.5×/L的情况下,属于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必要时要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注射,紧急的提升白细胞。
02:49
儿童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因为什么
儿童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病毒感染会导致单核细胞的增加,所以百分比就会偏高。病毒感染常见的是EB病毒感染,所以EB病毒感染又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当然,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也会引起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增高,所以单核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所引起来的。当孩子的单核细胞显著的增多的时候,同时还伴有其他的,如感染、出血、起晕、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定要去专门的小儿血液科检查有没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如白血病。
03:11
两个O型血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夫妻两人如果都是O型血,生下来的孩子也是O型血。ABO血型,受控于A、B、O三个基因。每个人人体细胞内的第九对染色体上,只有两个ABO系统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即为AO、AA、BO、BB、AB、OO中的一对等位基因。ABO血型的鉴定方法,是用已知的标准A型血清含抗B凝集素,和B型血清含抗A凝集素,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悬液混匀,以其发生凝集反应的结果,判定被鉴定人红细胞膜上所含的凝集原,再根据所含凝集源确定血型。
新生儿血象正常值
新生儿血象正常值是临床上判断新生儿疾病、诊断病情的参考数值。
血液化验单怎么看
通过观察血常规中的参数,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各种分类,可初步判断机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而判断人体健康状况。血色素是判断贫血的指标,根据血色素的数量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低度、极低度。
嘴唇发黑怎么回事
双唇黑紫是血液缺氧明显症状。嘴发黑的原因有很多:消化系统异常、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消化道长息肉、缺乏维生素C、肾脏机能不全及其他。消化系统异常:食欲不佳、便秘、腹泻、腹胀,嘴唇呈现黑色。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者消化道长息肉:出现黑色沉淀、深色斑。缺乏维生素C:嘴唇发黑或呈紫黑斑点。肾脏机能不全:口唇边缘出现色素沉着。其他:肺炎、心力衰竭、气喘、肺心病、便秘、腹痛、腹泻也可以出现这种症状。
语音时长 01:34

2019-09-16

56910次收听

c反应蛋白是什么意思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是可以预测病毒感染的程度,还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因子。如果体内的细胞升高,就需要口服药物,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c反应蛋白又是另外一项血液检查指标,如果数值升高,就表示有病毒感染。
血小板低吃什么补得快
血小板低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不足,可以吃动物肝脏、海鲜类、豆制品这些食物,还可以遵医嘱使吃黄芪、白芍、枸杞子这些药物。
血液粘稠怎么回事
血液粘稠可能是因为平时吃得比较多高脂肪的食物,而且又经常久坐不爱运动,这就会导致人体血液黏稠。除此之外一些患者平时生活压力比较大,且不喜欢喝水,但喜欢喝酒,这也会导致血液粘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