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胆囊息肉

发布时间:2018-09-2058143次播放

视频内容: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呈现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胆囊息肉可以包括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患者出现胆囊息肉,主要的问题就是,胆囊黏膜本身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病变,而导致黏膜向胆囊腔内形成突起。

通常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肿瘤性息肉。除此之外,还有很少数的胆囊息肉,叫做胆囊腺肌瘤。胆囊腺肌瘤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息肉。从理论上来讲,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属于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是,从影像学来看,很难特别明确患者的胆囊息肉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难以对胆囊息肉进行判断。所以,一般在临床上,对于患者出现的胆囊粘膜的突起,往往会统一定义,叫做胆囊息肉样的病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物最好呢
张先生今年45岁,10年前因家庭琐事郁闷寡欢,后来又因饮食不洁,引起右上腹胀满疼痛,此后每因情绪不佳或过食肥甘厚味食物,症状就会加重。后来经医院B超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经常口服消炎利胆片,效果不甚明显。去年复查B超时发现2个胆囊息肉,最大的直径有0.8cm,当时医生建议他手术治疗,
预防胆囊息肉复发的3种方法
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来说,由于保守治疗不像手术治疗一样彻底,多数患者的息肉只是体积减小了但并未完全消失,所以预防工作十分关键。要想息肉不再复发,就必须做到:每天坚持吃早餐、定期进行复查、切忌情绪化。
胆囊息肉什么时候用药最好
胆囊息肉是目前大家都很关心的一种疾病,以往治疗胆囊息肉一般都是以手术切除胆囊和药物为主,而就从这两种中选择最佳治疗方法,还是有很多患者会感觉迷茫,方法用的多了反而变的麻木了。那么究竟胆囊息肉是怎样的病呢?胆囊息肉什么时候用药最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比较困扰呢?
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要明确
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要明确。胆囊息肉是发病和很多因素有关,并且在临床上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有不同的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了解这些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对其进行预防。那么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都是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
得了胆囊息肉多久会死
患有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在超声体格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一小部分人会感到程度不一的右上腹闷胀或发作胆绞痛,这可能是息肉恰好长在胆囊管附近。得了胆囊息肉多长时间会死?我们来看下面的介绍。
02:40
胆囊息肉癌变需要切除胆囊吗
临床上如果诊断出胆囊息肉癌变,必须进行胆囊切除。无论是胆囊息肉还是胆囊自身产生癌变,治疗的最低要求是切除胆囊。胆囊癌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期,常见的有TNM分期和Nevin分期。如果在胆囊息肉早期产生癌变,没有影响到胆囊的肌肉层或者粘膜下的肌肉层,只是在粘膜内有一些轻度的癌变。单纯地做胆囊切除手术能达到治疗效果。一旦胆囊癌有所发展或者胆囊息肉癌变之后,癌细胞已经扩展到黏膜的基层,甚至达到胆囊基层、胆囊壁,除了胆囊以外,要把胆囊所附着的部分肝脏,甚至胆囊管所附着的部分胆总管,都要进行切除,进行重建手术。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是胆囊上皮细胞的增生而形成的。胆囊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固醇息肉,也是腺瘤息肉,胆固醇息肉通常跟人体的胆固醇代谢和胆囊的功能密切相关,比如高脂饮食、血脂升高、以及肝脏对胆固醇和血脂代谢的障碍等,都会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胆固醇会从胆汁里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上,就形成了胆固醇息肉,胆固醇结晶的增加逐渐地在胆囊壁积累,息肉就会越来越大。还有一种胆囊息肉是腺瘤息肉,腺瘤息肉是胆囊的一种良性的肿瘤性病变,增生不是一种恶性肿瘤,是良性的,不用太紧张和焦虑,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瘤息肉有时可以合并存在,成为混合性息肉,不管是哪种性质的息肉,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进行手术治疗。胆囊胆固醇息肉、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混合性的息肉都是胆囊的良性病变,通常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所以对于这类疾病不需太紧张,只需定期复查,当它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临床治疗。
语音时长 02:20

2020-02-27

55015次收听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比较好
那么目前对于胆囊息肉来讲,没有特效的药物,由于胆囊息肉的形成,适合长期的饮食生活有关,那么对于胆固醇性息肉,往往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在胆囊壁上贴敷的多发的息肉样病变。那么,对于胆固醇性的吸收,主要呢是通过改善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特别是注意一日三餐要定时,饮食结构合理,减少食物当中过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那么对于腺瘤性息肉,更是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控制其生长。我们需要做的主要是通过定期检查,特别是一些包括像超声造影,增强CT或核磁。来判断及息肉是否有发生癌变的风险,那么,对于有癌变风险的胆囊息肉,还是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48

2020-02-21

58628次收听

02:57
胆囊息肉不能吃什么
胆囊息肉患者不能够吃什么,第一限制高脂饮食,使我们的血脂降低,从而使胆汁成分中的胆固醇降低。第二避免酗酒,这可以缓解慢性胆囊炎,阻止胆囊息肉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胆囊息肉的形成与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根据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找出胆囊息肉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胆囊息肉的形成可能跟人们的高脂饮食有关,胆固醇性质的息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以及比例的升高,导致胆固醇在胆囊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另外一类息肉是胆囊腺瘤性的息肉,它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类息肉与慢性胆囊炎有关,而慢性胆囊炎又与长期饮酒密切相关。
02:54
胆襄息肉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往往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有的胆囊息肉合并了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其表现的症状是由于结石堵塞胆囊管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而出现的腹痛发热,个别的胆囊息肉在胆囊颈部有可能会堵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少数的胆囊息肉像腺瘤性息肉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基底较宽直径较大内部有血流生长速度比较快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对于这种腺瘤性息肉来讲即使没有症状也是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所以对于胆囊息肉的诊断来讲症状并不是主要的依据而是要通过观察其变化判断其性质以及对于胆囊息肉是否合并有其它的胆囊系统疾病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当然一旦确诊为无论是胆固醇性的息肉还是对于胆囊,有潜在影响的其它疾病我们都要注意饮食中低脂低热量以及定期的体格检查。
01:55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
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的息肉,如果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胆囊壁多发的直径不超过一公分的息肉,通常我们可以判断为胆固醇性的吸收,如果说这种息肉并不引起明显的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等症状,我们只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定期检查就可以,那么对于少部分的胆囊息肉如果说超声提示息肉为单发直径较大超过一公分基底较宽,如果通过超声造影来进一步确认其血流信号和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外科手术干预,有了胆囊息肉会合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那么结石对于胆囊息肉的反复刺激也会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同时胆囊结石也可引起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所以呢,对于结石同时合并胆囊息肉手术指征我们放的比较宽一些。
胆囊息肉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在做健康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坎顿于壶腹部有关。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尤其在伴有结石的情况下,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语音时长 01:11

2019-04-29

60488次收听

02:07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
患有胆囊息肉可以服用一些消炎利胆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可由多种症状引起,用药应分情况对待。如果是因为胆囊炎引起的炎性息肉,且直径小于1厘米,可以给予保守治疗,治疗药物为消炎利胆类药物,使用直至症状消失,进行定期复查。对于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需要每隔3到6个月复查一次。因为胆囊息肉存在癌变风险,若息肉变大或出现其他恶性病变,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因为胆囊息肉中潜藏着一部分早期胆囊癌和癌前期病变,胆囊癌预后较差,所以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根治胆囊息肉。
胆囊偏小有什么影响
胆囊偏小首先要分析原因,如果本身发育就小,没有任何的病理改变,也就是胆囊的功能是正常的,这样是不需要任何治疗的。但如果是慢性炎症,或者是长时间的充满型结石,引起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缩小,这样胆囊本身已经没有功能,而且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生胆囊的癌变。一旦发生癌变,并不会表现为症状加重,除非比较晚期的胆囊癌影响到胆道,或者黄疸、转移,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症状。所以如果胆囊偏小,首先要鉴别一下是否正常,如果是病理性的慢性炎症导致的缩小,还是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因为本身胆囊已经没有功能,只会带进恶变的隐患。
语音时长 01:48

2019-01-14

56091次收听

胆囊息肉容易复发吗
胆囊息肉比较容易复发。胆囊息肉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息肉消失即可痊愈,但在停药后过一段时间有概率出现息肉复发。如果经过手术,做了保胆取石,这种息肉取出以后,如果不进行药物的配合进行干预,术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在术后进行定期的随访。
语音时长 01:16

2018-09-07

57885次收听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