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9-08-1552669次播放
视频内容: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进餐顺序、控制吃饭速度、注意进餐时间、减少外出就餐。
一、进餐顺序。
二、控制吃饭的速度。尤其是食欲好,食量大的患者,细嚼慢咽可减少进食量,从而控制血糖、体重。
三、进餐时间,建议早上吃15到20分钟,中餐和晚餐时最好用30分钟。
四、注意减少外出就餐,因为在外就餐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可能会无形中进食更多的食物,而且一些菜或者汤里的白糖、淀粉、油脂和盐的摄入可能也会比在家吃饭时摄入的多,从而导致患者增加能量的摄入,导致血糖波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正常口渴和糖尿病口渴的区别
正常口渴和糖尿病口渴一般有原因、伴随症状、改善方式等方面的区别。1.原因:饮水过少、大量出汗,或吃过咸的食物,都可能会导致口渴,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而糖尿病患者口渴的原因是血糖升高导致大量葡萄糖溶解在尿液中,带走了大量的水分,产生渗透性利尿,使渗透压升高刺激渴觉中枢,使患者容易出现口渴症状。2.伴随症状:正常口渴一般伴有少尿的情况,还可能会表现为皮肤干燥。而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常伴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3.改善方式:若为正常口渴,可以适量饮水,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同时少吃过咸的食物,口渴感会明显或者或消失。若为糖尿病口渴,单纯依靠喝水效果不佳,需要及时控制血糖,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该药物属于DPP-4抑制剂,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帮助患者平稳降糖,缓解口渴及其他糖尿病症状。此药的半衰期可达131.5小时,14天服用一次,能够降低患者的给药频次,提高用药的方便性和依从性。若为肾功能不全及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如果糖化血红蛋白>8%,且使用其他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好,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将其与盐酸二甲双胍片联用,能增强疗效。用药期间,还要配合饮食管理和适当运动,有助于控糖达标。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形成,主要源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其病因尚不明确,通常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紧密相关。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确诊糖尿病后要积极配合治疗,以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的治疗需药物调理和生活调理并重。在药物治疗方面,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基础降糖药及津力达颗粒等中成药是常用选择。津力达颗粒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调节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平衡升血糖激素与胰岛素,减少血糖波动,实现平稳控糖,并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可将津力达颗粒与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联用,既能有效控糖,又能降低普通降糖药引发低血糖的风险。此外,津力达颗粒调节血脂、降低体重的作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在生活调理方面,建议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如奶油蛋糕、糖果、肥肉等;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异常。
糖尿病早期可以恢复正常吗

血糖6.7能恢复正常吗
血糖6.7mmol/L如果是空腹血糖,称之为空腹高血糖。对于正常人,空腹血糖是3.9mmol/L-6.1mmol/L,诊断糖尿病是大于等于7mmol/L。而6.1mmol/L-7mmol/L之间,称为空腹高血糖。如果是糖尿病,应给与相应治疗。如果不是,建议大家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果是餐后血糖,则在正常范围。所以,对于患者6.7mmol/L血糖要区分空腹还是餐后。如果是空腹,则应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积极的给与相应的治疗指导措施,比如严格饮食控制、增加运动等。

饿的很快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代谢率增高,代谢率是人体为保持吸气、心率、人体体温等生理学的基本功能而消耗的动能,普遍的饥饿现象是由于胃肠动力的增加,过度蠕动有可能在刚刚进食以后,会有饥饿感。另外可能是有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定,降糖药的调整并不是十分合理,胰岛素分泌比较混乱,过度的胰岛素分泌可能造成血糖值快速下降。另外大量吃甜食也有可能会导致此种情况发生。另外要注意有没有甲状腺的疾病,导致基础代谢率增高,时常感觉有饥饿感。应该吃不容易导致饿的食物。另外要适当饮水。
糖尿病应该吃什么药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种类比较多。包括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胰岛素。每一种降糖药物的机制是不同的。我们在给糖尿病患者选择用药的时候,需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不同的患者,我们要选用不同降糖机制的药物。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可以联合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2型糖尿病,我们的选择就比较多样化。根据指南的推荐,我们选择药物的原则是单联、二联、三联以及多次胰岛素注射。2型糖尿病,如果是偏胖的患者,胰岛素抵抗比较重,我们在选择用药的时候,需要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果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很差,我们需要选择以胰岛素为主的用药方案。
糖尿病什么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不是十分的明确,一型糖尿病发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二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目前最新的观点认为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是人们常说的八重奏。第一、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缺陷。第二、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第三、肝糖输出增加。基础肝糖输出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而且是决定疾病严重程度的关键。第四、脂代谢紊乱。第五、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第六、二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第七、肾脏对葡萄糖的处理失调。二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近曲小管细胞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GLT2)升高,可增加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第八、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所以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是综合治疗。
胰岛素过高应该怎么办

胰岛素过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和食用一些降低胰岛素的药物。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一个最重要的唯一激素,如果胰岛素水平过高,实际上反映出是体内一种胰岛素抵抗的状态,胰岛素长期过高的一种状态,会导致胰岛功能下降,最后引起二型糖尿病临床的发生。胰岛素过高是糖尿病之前早期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如果进行及时的干预,就可以预防二型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过高临床最常见的是腹型肥胖的患者,要控制体重,可以缓解过高的胰岛素水平。一些药物也有类似的作用,比如说最常见的药物二甲双胍,这是一个非常古老又非常有效的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能降低胰岛素水平的一个药物,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预防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有非常多的证据,也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一种药物。除二甲双胍之外,还有胰岛素、增敏剂,像罗格列酮、吡格列酮都是常用于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但是二型糖尿病除了胰岛素抵抗之外,还存在胰岛功能不足的一种情况,过高的胰岛素水平,除了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像胰岛素瘤这种很少见的疾病。对于胰岛素水平过高的胰岛素瘤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反复的低血糖,和二型糖尿病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个患者反复出现饥饿、心慌、低血糖,同时胰岛素水平过高,提示着可能会有胰岛素瘤或者其他疾病导致胰岛素过高的情况,而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过高,只是早期的一个表现,也是预防糖尿病非常关键的阶段。

什么是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终生的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所以是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也就是以胰岛细胞严重损伤作为病理基础的一类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经常是因为病毒感染以后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功能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减退,这时就需要长期的依赖于胰岛素来维持生命,这一类病人经常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昏迷而来就医,此时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已经非常差。在中国发病率相对比较低,更多见于欧洲,青少年发病率比较高
糖尿病该怎么预防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隐性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 2 槭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 3 糖尿病足是不是糖尿病吗
- 4 妊娠糖尿病是真的糖尿病吗?
- 5 枫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 6 糖尿病是怎样造成的
- 7 什么叫糖尿病
- 8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