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

发布时间:2019-12-1866968次播放

视频内容: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也比较多:

第一,健脾祛湿汤,有党参、茯苓、白术,玉米、白扁豆,这些祛湿健脾的药物为主组成。

第二,叫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汤经常用于一些水湿停聚,然后表现在脾胃,腹泻、腹胀或者说有水湿停聚以后引起的浮肿、虚胖。

第三,叫六君子汤。

第四,是健脾祛湿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也是经常用于脾胃不和、有时候腹痛、腹泻。

第五,如果脾胃还有外湿的情况,就是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胶囊也是非常常用的。有脾湿还有外湿,甚至胃肠性感冒的时候经常使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22
宝宝舌苔厚白是怎么回事
宝宝舌苔厚白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需要遵医嘱调理。中医认为脾有运化功能,宝宝出现脾虚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会引起积食,进而引发舌苔白厚、便酸臭等症状。另外,给宝宝吃生冷食物、增添衣物不及时,导致寒湿侵袭,损伤脾胃阳气,也会出现舌苔厚白。建议家长遵医嘱给宝宝吃薏芽健脾凝胶改善,此药具有健脾益胃、化湿消滞的功效,可以从根源上改善宝宝舌苔白厚的症状。平时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可以辅助健脾。
02:54
脾虚怎么调理
脾虚吃什么食物补最快脾虚的患者应该吃粳米、山药、糯米、鲫鱼、地瓜,有着良好的补脾效果:第一种,粳米,粳米具有补脾利气的功效;第二种,山药,山药具有补肾健脾的作用;第三种,糯米,糯米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由于脾虚所导致的反胃、食欲减少;第四种,鲫鱼,鲫鱼具有良好的健脾利湿效果,用于治疗脾虚所导致的口渴;第五种,地瓜,地瓜具有补脾、宽肠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特别是大便不成形、吃得又少、气血不足的人,如果较为严重,还是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正确调理为佳。脾虚吃什么药效果最好选药治疗:中成药有四君子丸、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等等。另外,常用的药物还有党参、人参、茯苓、山药、白扁豆,这些都是健脾的药物。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山药、茯苓、薏米,这些都是健脾的食品,能够起到食疗的作用。脾虚主要是脾气虚,临床上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偏稀、不成形,或者是大便里有不消化的食物,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脾虚喝什么茶1、陈皮茶:陈皮具有健脾理气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症状,尤其适合夏季饮用。2、红茶:红茶比较温和,对脾胃的刺激较小,而且还具有暖胃作用,尤其适用于胃寒体质的人群饮用。3、红豆薏米茶:红豆薏米茶具有健脾益胃作用,可用于治疗因脾虚导致的湿气淤积、湿疹、水肿、肥胖、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等症状。4、桂花茶:桂花茶性温,适用于脾胃虚寒以及脾胃功能弱的患者饮用。孩子脾虚怎么调理最有效孩子饮食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肥甘厚味、油炸、生冷、辛辣的食品、少吃零食甜食。可以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孩子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比如山药、薏苡仁等等。适当的增加孩子粗粮的摄入量。比如玉米、小米、糙米等。可以根据症状给孩子调理脾胃的中药,比如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可以适当的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量,既能健脾促进消化,又能增强体质。
男性脾虚肾虚影不影响性生活
男性的脾虚肾虚会影响性生活。男性的性能力需要五脏六腑共同作用,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才能有健康的性能力。人体精子的产生首先有赖于人体的肾气充足,肾气充足才有可能产生精子。其次,精子产生需要营养物质,所以如果营养物质不够,人体就会降低生殖能力。如果心肝肺等器官衰竭也会影响性功能。很多年轻人阳痿早泄不是单纯的脾虚,肾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肝气不舒,肝功能衰竭,人处于疲倦状态,一样会出现勃起障碍。
语音时长 01:35

2021-12-30

74867次收听

三高人群需要关注脾虚,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老年人身体机能在走下坡路,脾胃功能相对虚弱,消化吸收本来就差一些,如果还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久而久之对脾胃也有一定的伤害,而脾胃受损,反过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形成恶性循环。想要防病和治病,就要善于保护脾胃,调理脾胃。首先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场舞都是不错的选择。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中医在调理脾胃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一些中成药,如参苓健脾胃颗粒。该药药效温和,能强壮脾胃、补气祛湿止泻,还可以和治疗慢性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非常适合老人、三高等慢性病人群长期服用。
语音时长 01:40

2021-11-10

23843次收听

脾肾两虚湿气重中成药有哪些
健脾益肾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是适用于脾肾两虚湿气重的中成药。健脾益肾丸对脾肾都有双补的效果;中医不光是对脾肾双亏,而且对一些慢性的肠炎或者是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慢性腹泻的患者,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对于胃肠道功能都有健脾祛湿的效果;人参归脾丸有补益脾肾缺失的效果,可以选用。脾肾在中医上是特别重要的两个脏器,因为脾中医说后天之本,肾是元阴元阳,如果脾肾两个脏器有失调,一般需要慢慢的调理。中成药具有方便性,因此脾肾两虚湿气重服用中成药是很好的方法。
语音时长 01:05

2019-12-18

85398次收听

02:27
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
湿热症不光是一个体质,非常多见。比方暑季,还有经常喝酒或者经常应酬的朋友。另外有一些确实就是湿热质的,比方有痤疮,油光满面或者说皮肤生湿疹。消化系统感到湿邪重浊,大便不爽,甚至有一些大便粘马桶,另外胃肠有一些不舒服,舌黄苔腻的。我们在饮食上注意清热利湿的以外,终身药有两个考虑:一个叫四妙丸,有苍术黄柏牛膝生薏米这四味药组成,我们苍术知道一般都是健脾祛湿比较好,另外牛膝也是有一个补肝肾利尿的这么一个作用,苡仁生薏米也是祛湿的。另外有一些枳实导滞丸对这个湿热阻滞症也效果挺好。
01:58
齿痕舌会自愈吗
齿痕舌是舌头上有齿痕,检查的时候发现舌体胖大,边上有牙齿的痕迹,由于牙弓是硬组织舌体是软组织,软组织碰到硬组织以后形成的阻挡而产生,可能跟中医体质有关系,比如脾虚湿气过重,可以在中医这里调理一下,同时近期生活不规律,比如辛辣刺激的饮食增多,不易消化的东西增多,齿痕舌并不能完全自愈,我们在调理作息状态以后。如果还有不好转,请到口腔科去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后,可以到相应的中医科去就诊,调理自己的状态。得了齿痕舌不要每天都在紧张的去看,如果特别担心,首先去口腔科排查一下,没有问题,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慢慢的调理,齿痕舌就会逐渐的减少它的程度会降低,但是并不能完全自愈。
肝脾虚有什么症状
当患者出现肝脾虚的情况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护理。部分患者有肝脾虚的状况,身体容易出现腹部疼痛、腹胀、情绪焦虑的呢过状况。而一些患者更是容易出现抑郁、自言自语等情况,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脸色暗黄如何调理
面色暗说明人没有光泽,偏黄说明脾虚。临床调理主要分两部分:暗黄兼白是肺气、脾气都虚,要健脾补肺,同时服用健脾的药和补肺气的药;另一种情况是部分患者面色黄而带黑,黑说明肾气不足,黄是脾气虚,暗也是人体的光泽不够,这时要用一些健脾益肾的药物。一般面色暗黄患者都比较郁闷,内心有忧愁思虑的事压抑人体的阳气不能通达,这类患者要多运动、性格要开朗、跟人多接触,人体变得豁达以后,阳气很容易通透,气色也可以很快的调整起来。但整体来讲,面色偏暗、偏黄的患者治疗的过程要长一些,因为这个病的病程较长,在体内积累的时间长,而人体阳气的振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疏透宣透的时效,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治疗作用。
语音时长 01:44

2019-04-04

63649次收听

宝宝脾虚怎么办
脾胃虚弱的患儿可能是因为长期饮食不当导致,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方式会加大患儿肠胃的压力,幼儿本身肠胃消化能力较弱,压力之下就会形成其它疾病。患有脾虚疾病的患儿最明显的表现便是腹泻、便秘、面色发黄、消化不良等病症。在调理脾虚时,家长需要合理给幼儿搭配饮食,适当服用降火消食的药物,可以缓解脾虚症状,不过最重要的是饮食习惯需要正确调整。
肤色暗黄怎么办
爱美的女性永远都不能接受自己的肤色暗黄,虽然肤色暗黄对身体的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观,肤色暗黄怎么办?这是很多女性朋友都想了解清楚的一个问题,下面为大家详解。
脾虚肥胖怎么减
很多人由于脾虚也是会引起肥胖的,那么脾虚肥胖怎么减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脾虚的人做什么都没有精神,没有力气,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有就是什么都不敢就是正常的吃饭就会胖,每次少吃也只是维持现在的状况,也不会瘦,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是需要好好预防的。
脾虚痰湿的症状及调理
首先脾虚痰湿的人往往形体肥胖,他们皮下脂肪过多,很多人还有一些皮下的脂肪瘤,眼角也可以看到黄色瘤,咽中有痰,上下咳逆不爽,自觉乏力、倦怠,没有精神,头闷重,口淡、不渴,大便黏腻,调理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规律进餐,同时要有足够多的运动,每天运动一个小时以上,如果是超重的人群,需要逐渐减肥,同时可以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营养粥,比如说是红豆薏米粥,长期服用,能够健脾利湿,久服轻身益气,补心。
语音时长 01:10

2018-04-11

64228次收听

脾虚便溏是什么意思
脾虚便溏是一种十分影响健康的情况,出现了这种疾病后我们需要了解有关的常识,这样才便于对这种疾病进行更好的治疗,而其实脾虚便溏是指因脾阳气虚而致运化失常、作泻,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治疗上还是以食疗为主。
01:35
什么是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也叫脾胃阳虚,脾胃虚寒多数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节,吃过多生冷的东西,生活作息不规律等。而且思虑过度也会伤脾,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衰弱,也会出现脾胃虚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