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虚肥胖怎么减

54451次浏览

脾虚肥胖可通过健脾祛湿、饮食调整、运动干预、中药调理、作息规律等方式改善。脾虚肥胖多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停滞有关,常伴随乏力、大便溏稀等症状。

1、健脾祛湿

脾虚肥胖者需注重祛湿健脾,日常可食用山药、薏苡仁、茯苓等药食同源食材。湿气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此类药物含白术、党参等成分,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阴雨天可用艾叶泡脚辅助祛湿。

2、饮食调整

选择易消化且健脾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红枣等,每餐七分饱。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冰淇淋、肥肉,减少加重脾虚的高糖食品摄入。可适量饮用陈皮普洱茶帮助理气化湿,但避免空腹饮用浓茶。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少用煎炸。

3、运动干预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重点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每周进行3-5次快走或游泳,每次持续30-4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耗气,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防止湿邪侵袭。饭后缓步行走15分钟助消化。

4、中药调理

脾虚严重者需中医辨证用药,气虚型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痰湿型常用二陈汤合平胃散。中成药如健脾丸、启脾丸能改善食欲不振,归脾丸适用于心脾两虚型肥胖。需连续调理2-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忌食萝卜等破气食物。

5、作息规律

保证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损伤脾气。午间可闭目养神15分钟,但饭后不宜立即平卧。保持腹部保暖,夏季睡眠时避免空调直吹。晨起空腹饮用温水200ml唤醒脾胃,夜间用掌心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促进运化。

脾虚肥胖者需长期坚持健脾养胃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观察舌苔变化,若出现齿痕加重或苔厚腻需及时调整方案。建议记录饮食与体重变化曲线,每季度进行体质辨识。忌过度节食或滥用泻药,减肥速度控制在每月减重不超过体重的5%。症状持续无改善或伴随严重腹胀时,需到中医内科进行经络检测和体质调理。

相关推荐

男人脾虚的症状
男人脾虚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脘腹胀满等。脾虚可能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体虚、情志失调、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气血不足等症状。
脾虚多久能调理好
脾虚调理一般需要1-3个月,具体时间与体质、调理方式等因素有关。
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
脾肾阳虚可通过温补脾肾、饮食调理、中药治疗、艾灸疗法、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脾肾阳虚多由先天不足、久病耗伤、年老体衰、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五更泄泻、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脾虚可通过按摩足三里、中脘穴、三阴交、脾俞穴、太白穴等穴位改善症状。脾虚可能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
02:39
小儿健脾药有哪些
小儿脾胃处于发育阶段,小儿脾常不足,再加上喂养不当、喂食过多等原因,容易因脾虚造成食物停积胃肠,而不消化。儿童健脾就选儿童专方,可以选择药食同源的药品,安全还有效,常见的中成药物如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就能够起到健脾益胃、化湿消滞的效果。
宝宝脾虚如何调理
宝宝脾虚的调理方法:内服健脾的汤剂、艾灸和小儿推拿,以及生活调理等。脾虚即脾气虚。中医学认为,脾气虚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宝宝脾虚一般包括脾虚泄泻、脾虚食积、脾虚肝旺、脾虚虫扰、脾虚湿盛等,中医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调理。1.汤药内服:对脾虚泄泻采用健脾益气法,方药可选择七味白术散加减;对脾虚食积采用健脾助运、消食化滞,方可选择健脾丸;脾虚肝旺采用扶土抑木、调和肝脾,方选缓肝理脾汤;脾虚虫扰采用杀虫止痒、调理脾胃,方选驱虫粉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虚湿盛采用健脾除湿止痒,方选除湿胃苓汤等。具体请由医生辨证论治后使用。2.艾灸治疗:可选取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位,具体方法请遵医嘱。3.推拿治疗:脾虚泄泻采用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外劳宫、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等;脾虚食积,采用推三关、揉中脘、捏脊等。具体手法操作请遵医嘱。此外,平时生活中给宝宝清淡饮食,适量进食,少吃凉的、刺激性、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适量饮水都可以改善宝宝脾虚的问题。
语音时长 01:56

2022-07-28

16947次收听

中医看来脾虚有什么症状
中医看来脾虚最典型的症状是大便溏泄、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倦怠乏力等。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可以出现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舌苔厚腻,甚至舌边有齿痕,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有很多种原因都容易导致脾虚,比如穷思伤脾,就是思虑过度也容易导致脾虚,还有一个是过食寒凉也容易损伤脾胃,就比如喝大量的冰镇啤酒,或者吃冰激凌过多、日久,就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虚。脾虚的病人经常倦怠乏力,因为中医讲脾主四肢,脾虚以后就会有乏力、气短,还可能出现贫血,所以也可以用健脾的方法治疗贫血。
语音时长 01:16

2021-12-30

72541次收听

02:51
三高人群需要关注脾虚,脾虚了吃什么药
对于“三高”伴有脾胃虚弱的人群,更应重视脾胃的调理。中医把脾虚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虚还易夹杂着湿邪,湿邪又分为寒湿和湿热。对于一般的脾气虚,可以选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脾阳虚通常用干姜,如果怕冷比较明显,还可以用附子。根据夹湿的不同情况,可以用茯苓淡渗利湿,湿邪化热。还可以用黄连清热、祛湿。治疗长期脾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中成药,如参苓健脾胃颗粒。不但可以健脾补气、养胃,还可帮助消化、止泻、祛湿气。
02:37
脾虚好了眼袋会消失吗
脾虚好了眼袋不能消失。首先眼袋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脾虚,有老龄化,有肾虚,有水肿等,最多的原因是老龄化,所以脾虚只是形成眼袋其中因素之一,且不是最主要因素,治疗脾虚对眼袋的形成,抑制眼袋增大是有帮助的,但是脾虚不可能长期用药物来抑制人的衰老。治疗眼袋通过几个方法可有所缓解:第一通过运动减肥,眼袋主要是眼袋底下有多余脂肪,如果能减肥,眼袋底下脂肪会慢慢变薄,眼袋可逐渐消失。第二要有足够睡眠,人在极度疲劳情况下,眼袋下面结缔组织会松弛,就会形成眼袋变大,里面可以储藏很多的脂肪。
02:18
小孩流口水是脾虚的原因吗
小孩流口水不一定是脾虚的表现。如果小孩流口水量比较少,算正常的,如果流口水量非常多,有可能是脾虚。小孩流口水本身是一种正常现象,小孩子因为发育不全,神经系统有待长成型,所以它对口腔的关闭指挥不是灵敏,所以小孩的口腔总是张开的,这个时候口水是可以流出来的。如果小孩子出现了大量的口水,这个时候属于体内的湿气,水湿水液运行的时候出现阻碍,水湿水液运行出现阻碍,在中医认为就属于脾虚,脾虚的话,小孩子可能同时伴有饭量减少,容易啼哭,大便稀等等一些其他的兼症表现。
02:50
舌头上有齿痕怎么调理
饮食上吃健脾开胃祛湿的食物,如薏米、白术,还有山药、大枣,使得气血运行正常;服用中成药,如参苓白术散等健脾丸;注意情绪,要保持心理平衡等方面进行调理。舌头有齿痕,一、因为舌体湿阻于舌后引起舌体的胖大,然后挤压牙齿,引起了齿痕。二、因为齿痕伴有脾虚的表现,气虚后引起舌体的肿大。从中医上讲,齿痕往往代表脾虚湿盛,舌体胖大才引起齿痕。
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有四妙丸、枳实导滞丸。在饮食上注意清热利湿的药以外,中成药也可考虑。四妙丸其实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苍术、黄柏、牛膝、生薏米这四味药组成,我们知道苍术一般都是健脾祛湿比较好,另外牛膝也是有一个补肝肾利尿的作用,苡仁生薏米也是祛湿的。这四味药非常长用,另外有枳实导滞丸对湿热阻滞症也效果挺好,可以临床参考。湿热症不仅是一个体质,而且在中医临床上也是非常多见的。季节因素,比方暑季,夏天,湿热症是比较多见的;经常喝酒或者说经常应酬的人群比较多见;另外有一些确实就是湿热质的人群,比方有痤疮,油光满面或者皮肤生湿疹的人群。消化系统有一些感到湿邪重浊,湿热症以后有点大便不爽,甚至有一些大便粘马桶,另外胃肠有一些不舒服,舌头有特色就是舌黄苔腻的,中医所说的脉搏是滑脉,也是湿热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45

2019-12-18

66915次收听

为什么吃完饭肚子会变大
有些人会发现在吃完饭之后总是会出现肚子变大等现象,这可能是因为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所导致,除此之外可能和脾虚,压力影响以及激素分泌都有直接的关系,出现这种现象也应该尽快的做出调整,否则可能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脾虚的原因有哪些
脾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虚常表现为肚子胀、吃得少、身体疲倦、乏力、不愿说话、身体消瘦、身体肥胖浮肿、舌苔淡白。情绪、忧思、忧虑、吃大量寒凉的食物、缺乏运动、饮食没有规律、过度的减肥,都能导致现代的人脾虚。一、郁怒忧思:情绪不能舒展,众所周知,思伤脾,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长期处于忧虑的状态,容易导致脾越来越不好。二、饮食不当:吃大量寒凉的食物也会导致脾虚,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水果直接吃,吃大量的雪糕,这些行为都是非常伤脾的。三、缺乏运动:现代社会体力劳动的职位越来越少,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缺乏适量的运动,有的人甚至没有缚鸡之力,导致脾越来越不好。四、饮食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吃大量垃圾食品,这些都是非常伤脾胃的。五、过度减肥:吃不合格的减肥药、不恰当的减肥方法很伤脾,脾不好又会导致其他疾病。
语音时长 01:47

2018-04-11

59477次收听

女性脾胃虚弱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胃虚寒等中医症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指脾气不足,失于健运所表现的证候,病程较长。比如泄泻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没有臭味,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食后易泻,吃多了也会出现腹胀,大便多,食欲不振,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等。
语音时长 01:26

2018-04-11

56322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