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19167700次播放
视频内容:
血糖升高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他的疾病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常见的有由医源性疾病、服用药物、胰岛素缺乏这几种引起。
有些支气管哮喘或是风湿免疫性等医源性疾病,如果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也会引起血糖偏高。
有些其他的药物,如利尿剂可能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
目前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七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超过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如果超过这两种血糖的水平,就诊断为糖尿病。
常见的二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者是胰岛素缺乏等等造成,临床发现血糖偏高,要明确是否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看它是真正的二型糖尿病或一型糖尿病,还是说是一种继发性的血糖升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降糖食物的7个“最”,你的健康饮食不能少了它们
降糖效果较好的食物主要有苦瓜、燕麦、魔芋、洋葱、黑木耳、秋葵、肉桂。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多糖类物质或活性成分,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03:40
血糖为啥空腹高餐后低
大部分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高于空腹状态的血糖浓度,造成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低的原因有:第一,饮食和运动因素的影响,餐后血糖受饮食的影响较大,进食量过少或进食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少,可能会造成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低,不过这时的餐后血糖应该是进餐3小时后监测的。健康人群进餐后血糖变化曲线是有规律的,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血糖水平逐渐升高,2小时达到峰值,餐后3-4小时血糖恢复到空腹状态。如果进食较少,运动量又比较大,消化的体能比较多,可能餐后3小时血糖浓度会低于空腹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状态。第二,激素变化因素,早餐前血糖受激素的影响较大,清晨这一段时间体内升糖的激素分泌量较多,这些激素可能造成早餐前的一过性高血糖状态,进餐后一段时间,体内升血糖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胰岛素不断分泌增加,可能会造成血糖下降较快,餐后血糖水平低于空腹状态。第三,药物影响,这种情况见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糖尿病人应用一些速效的降糖药或胰岛素时,也容易造成餐后血糖比餐前低,如瑞格列奈、格列喹酮以及速效胰岛素,这些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药物用量偏大或进食量偏少的情况下,都可以出现餐后血糖比餐前低的情况。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很难控制的情况下,需要调整降糖药物,可以将速效的药物换成长效的药物;另外可以考虑把部分药物挪到睡前服用,或者睡前使用长效的胰岛素等,控制好早上空腹血糖,能够避免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低的情况。
03:07
餐后2小时血糖8.7怎么办
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考虑是糖耐量受损状态,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养生保健,尽量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到7.8mmol/L以内。第一,饮食方面调整,建议选择一些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避免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升糖指数>70的尽量不吃,主食类如油条、白米饭、面条、疙瘩汤、各种粥类等;蔬菜水果类如南瓜、胡萝卜、荔枝、龙眼、香蕉等;尽量不要吃含糖的各种点心、零食,不要吃巧克力、糖果、果脯等。对于高血糖的人群,比较安全的水果主要有:圣女果、黄瓜、柚子、猕猴桃。另外可以多吃一些粗粮食物,精米白面尽量少吃,五谷杂粮热量低,升糖指数低,而且会有饱腹感,对于高血糖病人是很合适的。第二,体重管理很关键,很多2型糖尿病人群都是因为长期的不合理饮食、长期不运动造成的,所以“管好嘴、迈开腿”,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至少一小时,在不断地运动锻炼中,降低体重,同时能够降低血糖、血脂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第三,摒弃不良嗜好,吸烟、喝酒都有人体血糖代谢是有影响的,所以尽量不吸烟、少喝酒,有利于血糖水平的调节。第四,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要早睡早起,不要经常熬夜,不能长时间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血糖代谢。
02:03
血糖接近7是糖尿病吗
空腹血糖接近7mmol/L,还不是糖尿病。因为现在把血糖水平是这样分类的,正常人血糖空腹小于6.1mmol/L,6.1mmol/L-7.0mmol/L,就小于7.0mmol/L,就是糖尿病前期,大于等于7mmol/L,就是糖尿病。如果是餐后血糖的话,正常人是小于7.8mmol/L,按照7mmol/L,也不是糖尿病。但是,如果是空腹血糖接近7mmol/L,从数字上说还不是糖尿病,因为只有大于等于7mmol/L才是糖尿病,但下一步一定要做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此可进行综合判断。
02:26
血糖高头晕吗
血糖高很有可能会出现头晕,大概有几个情况,首先血糖特别高确实可能有头晕的情况,此外血糖高的病人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尤其颈动脉或颅内的动脉硬化,供血有障碍就会头晕,还有些人有脑梗也会头晕,所以如果是动脉硬化,应经常去查颈动脉的超声。再者糖尿病人容易有高血压,高血压也会头晕,所以糖尿病人血糖高以后会有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头晕应找原因,第一是否血糖太高,第二是否脑动脉的硬化,第三是否高血压。当然,还有非糖尿病病人的头晕需要到神经内科、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才能找到原因。
血糖11.2严重吗
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需要根据患者胰岛功能损伤的程度,患者急性并发症以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进行判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进行判断。糖尿病患者如果监测的空腹血糖为11.1毫摩尔每升,伴有恶心、呕吐、心慌、视物模糊、四肢麻木、蛋白尿等,提示患者胰岛功能损伤较重,合并了急性并发症或者是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往往提示病情较重,需要规范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胰岛功能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控制好血糖,从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对于监测到空腹血糖为11.1毫摩尔每升,如果不伴有上述的临床症状,提示不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往往提示病情较轻,发病较早,要尽快的给予规范的降糖治疗,保护胰岛功能,从而控制好血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最为关键。
餐后血糖11.3正常吗
临床上患者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1.3毫摩尔每升,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有无多饮、多尿、多食,有无体重的减轻。如果伴有上述的症状,考虑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大,需要复测空腹静脉血浆血糖以及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如果空腹静脉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每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需要规范的降糖治疗。如果患者监测的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1.3毫摩尔每升,不伴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需要复核空腹静脉血浆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复核的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小于6.1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每升,提示血糖为正常水平,暂时不需要特殊处理,需要定期监测空腹静脉血浆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就可以。
降血糖的方法有哪些
高血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加强运动、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以及血糖监测。临床称之为五驾马车,且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互为补充。饮食控制,要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劳动强度等,制定每日合适的热卡摄入量,再换算成具体食物适当分配到三餐。总体原则是低盐低糖低脂,戒烟限酒,避免垃圾食品,每顿七八成饱。加强运动,要每日保证一定的(约20-3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车、慢跑、打羽毛球等,记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药物治疗,根据具体血糖升高的程度和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宣教。血糖监测,包括医院的监测和家庭监测,用以指导降糖方案的调整。
高血糖怎么治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低于六点一毫摩尔每升,而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七点零毫摩尔每升,这两个数值之间有个差距。同样,正常人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七点八毫摩尔每升,而诊断糖尿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也有个差距。未达到糖尿病诊断的高血糖通常称为糖尿病前期。可以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监测血糖等方式治疗。而糖尿病患者需要正规医院制定降糖方案。糖尿病降糖治疗的“五辆马车”包括:饮食、运动、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接受相关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降糖效果,早期发现并发症,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如何降低高血糖——测试
如何降低高血糖: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五辆马车”包括:饮食、运动、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接受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降糖效果,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以及I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也是降糖治疗的保障,了解血糖控制水平、调整药物用法、用量。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大血管病变以及脑中风的危险大为增加。因而所有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良好控制血糖、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高血压、改善脂代谢紊乱等。
02:30
餐前血糖比餐后血糖高该怎么办
通过服用药物同饮食控制综合因素来避免餐前血糖比餐后血糖高的情况。糖尿病患者,无论是一型还是二型糖尿病,往往出现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升高的现象,这和胰岛功能和摄入热量相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升高,如果服用了降糖药物,如阿卡波糖,像诺和龙等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时,可能会出现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降低的现象,同时要防止出现餐后低血糖。如果餐后血糖偏低,要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避免出现餐后低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