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直接胆红素偏高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19-12-2456911次播放

视频内容:

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肝脏合成以及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疾病。

常见的原因像肝细胞性的黄疸,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脏肿瘤而出现明显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如果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胆道梗阻,同样也会表现为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称为外科性的黄疸或者叫梗阻性的黄疸。

胆管的堵塞可以由于胆管结石,胆管炎症,异物,寄生虫,或者胆道系统的肿瘤以及一些其他相邻器官, 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肿瘤引起的,还有某些内科疾病,像肝内胆汁淤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同样会引起肝内小胆管胆汁的排泄障碍,从而引起直接胆红素的升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03
孩子脚底发黄怎么回事
孩子脚底发黄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注意有没有局部染色的问题,还有可能因为一些饮食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脚底发黄。除此之外,确实有些孩子可能存在一些病态,导致孩子脚底发黄。孩子贫血的时候,往往孩子可能会有皮肤的苍黄表现,脚底可能也会有发黄。胆红素的增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皮肤的黄染。所以,对于孩子脚底发黄来说,其实引起这个表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注意局部染色或者食物影响,或者一些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做相应的检查,来帮助我们确认诱因,再做相应的对因或者对症的处理,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间接胆红素偏低有哪些危害
实际上间接胆红素偏低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以后,形成间接胆红素,又叫非结合胆红素,它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后就会变成结合胆红素,随着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正常总胆红素的水平是1.7μmol/L-17.1μmol/L,低于这个数值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意义,高于这个数值称为黄疸,在17.1μmol/L-34.2μmol/L之间属于隐性黄疸,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现,皮肤黏膜、巩膜也没有黄染等情况。而大于34.2μmol/L以后,就可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就叫显性黄疸。间接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以后产生的,只要没有明显的溶血等情况。胆红素水平是在正常范围就是间接胆红素,如果血细胞正常的破坏,但是肝脏的功能出现问题了以后,会导致间胆和直接胆红素都会增高,但是鲜有出现偏低的情况,临床上也很少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查体发现胆红素水平偏低,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综合来看看您肝功能、ALT、AST这些有没有异常,GGT、AKP是胆管壁损害的一些指标,看有没有问题,总胆红素水平如何,必要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甚至是CT检测,还有就是血常规有没有溶血,还有肝脏的病毒标志物等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也都是常规体检关注的内容。所以总之间接胆红素偏低,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意义。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61231次收听

03:11
什么原因引起胆红素高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以后,在肝脏转化,从胆汁排泄,这是生理过程。红细胞破坏过多,可以引起胆红素增高叫溶血性黄疸。若肝脏的病变导致肝脏转化合成的能力下降,此时也会有胆红素的增高,是以直胆和间胆同等程度的增高为特点叫肝细胞性的黄疸。若胆汁分泌,但是排出受阻,肝外胆道梗阻,可以出现胆红素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是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皮肤黄染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尿色可以偏深。肝细胞性的黄疸,会伴有肝功能的异常,可以有原发病的表现,病毒性肝炎,会有厌油腻、乏力、困倦、黄疸。
03:14
总胆红素33严重吗
总胆红素33μmol/L不算严重。总胆红素的正常值,17.1μmol/L以内属于正常,大于17.1μmol/L到34.2μmol/L称为隐性黄疸,大于34.2μmol/L以上称为显性黄疸,所以33μmol/L还在隐性黄疸的范畴。如果是初次发现总胆红素33μmol/L,建议详查。比方看看是直接胆红素为主,还是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另外,肝功能有没有贫血的问题,就是有没有溶血,有没有肝细胞的病变。以及进行B超或ct检测,看看有没有肝外胆道的梗阻、狭窄等问题。
01:53
黄疸指数18必须住院吗
黄疸指数18针对儿童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新生儿出现黄疸指数超过18一定要积极就诊,考虑是否出现病理性的黄疸。成人的黄疸指数是18,要看黄疸指数是哪一项。黄疸有三个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加上间接胆红素的指标之和,超过18只是轻微升高,也需要进一步检查。包括生化的检查,肝功以及各项胆红素的指标,另外也需要做影像学的相关检查,包括肝脏和胆气相关的b超,或者ct,核磁,如果没有问题,是不需要进行药物的相关处理的,定期监测黄疸的指标就可以了。
黄疸的饮食疗法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下面是可以预防黄疸的一些食物及饮食疗法。
黄疸的危害性大吗
黄疸这种疾病在当前来看是多见的,而且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出现了此病的症状,要知道该病一旦发生就会有较为严重的危害出现,所以我们需要清楚去了解此病的危害才可以,一起往下看来认识一下吧。
黄疸早期吃什么好
每个人家庭中都会迎来可爱的小宝宝,而就是一些小的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会出现黄疸这一状况,因此当孩子患上了这种疾病的时候需要好好的处理,特别是要多注意自己孩子的饮食问题,那么,得了黄疸该吃什么好?下面跟随专家来看看吧。
黄疸是由什么引起的
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需要及时输液治疗的,必要的时候需要手术的一天110左右吧,一般要治疗5-10天,小婴儿的肺炎容易复发,新生儿肺炎吸入羊水感染性肺炎或是其他炎症感染引起的宝宝好了以后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着凉,还要多喝水预防上火
黄疸为什么要多喝水
黄疸为什么要多喝水,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人体的大多数的成分都是水元素,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有人说水能治百病,事实是如此吗?那关于婴儿黄疸需要多喝水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
新生儿期和新生儿后期容易出现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是黄疸的迁延不愈,这种黄疸一般程度和进展都不是很明显。相对在其它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当然需要密切的观察。观察新生儿是否有特殊的神经系统异常,如果食欲、精神状态和活动都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可以观察到生后两周到四周,看黄疸消退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
语音时长 01:07

2019-04-26

59218次收听

01:23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密切观察,看新生儿是否有特殊的神经系统异常。如果食欲精神状态和活动均无异常,可观察2周~4周,根据黄疸消退的情况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溶血性黄疸严重吗
溶血性黄疸大多数都较为严重,如果黄疸进展快,黄疸值比较高,十分危险,不能保守治疗,应尽快换血治疗,同时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尽管如此,也不能保证不留后遗症,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风险比较大,建议完善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语音时长 01:47

2018-09-30

54813次收听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是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疗:清除病因、去除诱因、对症治疗,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其次为对症退黄治疗,临床上常用茵栀黄、思美泰等,但必须强调,如溶血未解除,退黄是困难的,而且效果是暂时的。
语音时长 02:31

2018-09-30

57764次收听

什么是rh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可以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如果不予治疗,大多情况严重患病的胎儿就会发生死亡。Rh溶血病也可导致新生婴儿黄疸、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
语音时长 01:56

2018-09-30

58878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