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白细胞高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9-0261155次播放

视频内容:

白细胞高指的就是白细胞的数量超过了白细胞的正常范围10×10^9/L,就诊断为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主要看的是是不是粒细胞的增多,还有是不是淋巴细胞的增多,再看是不是存在着异常细胞。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它的短期原因可以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是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就有可能是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

二、T淋巴细胞的增多,主要是和病毒感染相关的。如果是B淋巴细胞的持续增,考虑是否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三、异常细胞主要是和急性白血病相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血少吃哪些补得快
血少吃什么补得快,首先要明确引起血少的原因。血少在医学上指的贫血。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引起,妇女更为常见。因为妇女每个月来月经的问题,导致了血长期慢性的丢失,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临床上这部分病人往往都是缺铁引起的贫血,所以吃一些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猪肝、猪血、动物内脏,这些食物中含有动物性铁非常丰富,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一定的补血作用。除此之外,叶酸或者维生素B12的缺乏,也能引起血红蛋白的降低,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叶酸的缺乏就需要多补充一些谷物、蔬菜、水果,里面叶酸比较丰富。而维生素B12在动物的内脏里面比较丰富。当然,出现贫血以后,建议患者朋友不要盲目的补充药物或者食物,还是到医院血液科室就诊,确定引起贫血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药物和饮食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06

2021-12-30

79879次收听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非常多,一般可以分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偏低,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的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偏低,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衰竭导致的血小板的减少,一些免疫机制引起的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这时候体内产生血小板的抗体、血小板的破坏速度增加,导致了血小板的降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导致血小板降低。非血液性疾病,常见的比如一些长期慢性的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一些肝肾功能的损害也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小板的降低。一些药物比如常用的一些抗生素、一些治疗甲亢的药物也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当然其肿瘤,包括肿瘤的放化疗,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的降低。
语音时长 00:57

2021-12-30

70179次收听

献血献的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
献血是采静脉血,而不是采动脉血。献血是每一个公民光荣的责任和义务,血液是一个不可再生的资源,危重病人的抢救,很多时候要用到输血的方法。如果大家都不献血,危重病人的救治可能会受到耽搁。献血的时候会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筛查,一些有心肝肺肾严重的疾病不能够献血;年龄过小或者年龄过大也要排除在献血的侯检者人群之外。一般每次献血200~400毫升的血液,这部分血液捐献出去以后,滞留于肝脾的储备血会迅速的释放到血管中来,不会对献血者造成严重的不适情况。献血前要注意休息,吃的不要太油腻,饮食要清淡一些。献血以后也要注意不要太劳累,避免感冒等等情况的发生。一般经过三两天的休息,身体就会迅速恢复到献血前的状态。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62237次收听

01:58
红细胞体积偏低怎么回事
红细胞体积偏低的原因如下:一,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引起红细胞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补充铁剂以后,这部分病人随着贫血的纠正,血红蛋白的上升,红细胞体积多数可以迅速的恢复正常。二,地中海贫血的病人,血常规可以检测出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少。地中海贫血基因导致血红蛋白肽链的合成障碍,生成的红细胞体积很明显小于正常的红细胞。三,炎症性贫血所导致的贫血,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少。建议病人到血液科就诊,检查后确定导致红细胞体积减小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03:09
白细胞低是什么病
白细胞减少,要区分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还是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分为急性病程和慢性病程,在急性病程里,最多见的应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当然粒细胞减少也可以是由于药物引起的。慢性粒细胞减少,包括慢性的病毒感染,还有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是免疫系统疾病,可以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持续粒细胞减少,特别是粒细胞低于1.0×10^9/L的时候,要高度警惕,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的减少最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03:12
白细胞多少算高
白细胞计数里边,4~10×10^9个/L是正常范围,超过10×10^9个/L,就表示白细胞的增多。白细胞的增多,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和异常细胞的增多。中性粒细胞超过7×10^9个/L,就基本上认为是偏高了。是由于感染引起的,经过抗感染治疗,粒细胞就会降下来。持续的粒细胞增多,需要考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超过4×10^9个/L,就认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了。T淋巴细胞增多更多的是和病毒感染相关,有急性的或慢性的病毒感染。
02:5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偏高,分为相对性还有绝对性的原因。相对性偏高,主要是由于血浓缩引起。血液浓缩常见的原因,包括空腹时间过长,采血引起的血浓缩。以及腹泻、呕吐、大面积的烧伤、长时间没有饮水,引起的脱水造成的相对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相对的增多。绝对的增多,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多。还有血科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是可以引起红细胞的持续的不断的升高。
03:03
血小板压积偏高是什么病
血小板的压积偏高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单纯的血小板的压积偏高实际上意义并不是太多的,血小板压积偏高其实反映的还是血小板的总量会偏多一点。如果是生理性的原因,一般是进食了过多油腻食物,或者是经常的熬夜,造成了机体一些紊乱。这些时候都是可能会存在血小板压积偏高的情况。如果是疾病方面,除感染性疾病以外,像一些肿瘤性疾病,还有像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还有出血的问题,比如活动性的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或者是慢性的消化道的失血,也都会出现血小板压积偏高这样的情况。
父亲是AB型血母亲是B型血孩子是哪种血型
父亲是AB型血,母亲是B型血,一般按照血型的遗传规律,他们所生的孩子可能有的血型是A型、B型和AB型三种血型,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O型。控制ABO血型的遗传基因位于第九条染色体上,该位点上有A、B和O三个等位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根据凝集原AB,分别把血型分为A、B、AB、O型4种血。红细胞上面只有凝集原A为A型血,其中血清当中有抗B凝激素;红细胞上面只有凝集原B为B型血,其血清当中有抗A凝集素;红细胞上面AB两种凝集素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当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面AB两种凝集源皆没有的就是O型血,其血清当中有抗A抗B凝集素。对于AB型血的父亲与B型血的母亲,他们的孩子应该是A型血、B型血、AB型血,但是不可能出现O型血。所以通过血型的检查,就能判断出他们所生的孩子可能是什么血型,也能判断出他们生的孩子不可能是什么样的血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只要献过血的或者是查看过疾病的都能知道自己的血型,这样也就能知道孩子大概是什么血型了。
语音时长 02:28

2021-07-09

75722次收听

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偏高,有可能是过敏引起,比如过敏性紫癜或者过敏性结肠炎等,血常规检查都会出现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偏高现象。其次,某些人如果患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也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如果患有某些恶性肿瘤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时候,血常规检查会发现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容易发生明显升高现象。正常情况下,血常规检查嗜碱性粒细胞的比值一般很低,大概在0-1之间。如果发现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升高,都属于异常。需要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病因后尽早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2

2021-05-20

80165次收听

血常规是抽血还是扎手指
血常规是抽血还是扎手指,要根据就诊部门而定。如果属于普通门诊,通过扎手指取出指尖血即可化验。而对于入院治疗疾病的患者而言,主要以静脉抽血为主,准确率较高。静脉血检测不能完全代替末梢血检测。很多种情况应用静脉血检测准确率会受到影响,也不方便。
中性颗粒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血液检查提示中性颗粒细胞偏高,大多是因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常见的为细菌感染,除此之外,病毒、寄生虫、真菌感染等也可引起该现象。除了感染性因素,组织坏死、肿瘤、结缔组织病等也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偏高,应找出原因后积极治疗。
白细胞计数偏高是怎么回事
细胞技术偏高最为常见的原因还是由于感染和炎症引起的,比如当人体有大面积的外伤创口或者是患有病毒性疾病时,也有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的。除此之外,血液疾病也是会直接使这个白细胞数目出现异常的,比如当患上急性白血病之后,白细胞数会明显升高。
ab型血可以给什么血型输血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不同血型的,比如说ab型的血,还有O型血等等。有的时候会遇到给别人输血的情况,那么对于ab型血的人,能给什么血型的人输血治疗,就需要我们进行了解。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只能给AB型的患者输血,要匹配RH输血,要进行血清的匹配才能决定能不能输血。
C反应蛋白是什么意思
血常规化验时,会有C反应蛋白的检测项目,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在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或微生物入侵时可出现明显升高。出现C反应蛋白偏高的情况,应找出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